民国宗师丹经残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 赤子之心(第2页)

 之所以要绕这么大的圈子,是因为只有懂了这三层道理,才能明白郭云深所说的三层呼吸之说。

 杨猛练得是天罡钓蟾劲,但对于形意拳三层练拳呼吸的道理,同样熟知于心。

 第一层明劲呼吸,舌顶上腭,口似开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能刻意,因手足动作合于拳术规矩,所以是自然调息之法则,也对应着易骨和练精化气。

 第二层暗劲呼吸,与前一层有所不同,前者手足动作,是调息之法则,这一层则是息调之法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过借此以通乎内外,而暗劲呼吸,更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也,所以又名胎息,是谓练气化神之理。

 第三层化劲呼吸,与上两层之神意又不同,明劲是有形于外,暗劲则有形于内,到了化劲,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即是神化之妙用也,心中空空洞洞,非有非无,是为无声无臭,练神还虚之术……

 此三种呼吸,为练拳始终本末之次序,即一气贯通之理,自有而化无之道也。

 好似杨猛如今,以皮肤感受着身体的呼吸,便是第三层的道理,以往因为钓蟾劲而忽略的关节,如今却真的在瞬间一气贯通,明白了郭云深想要对后人说的东西。

 这个东西,就是那句练神还虚的真意,即以神意活动脊椎乃至全身骨骼,在行走坐卧中都融入自己的拳意,这才是以神作拳,将实在的精神化为虚幻之神意融入身体的法门。

 至于神意融入身体的部位,自然便是将来化劲成丹的地方。

 这就是为什么以钓蟾劲练太极拳时,要将小腹很慢很沉着地鼓出,再很慢很沉着地缩回,带动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道家所说的意守丹田,而是催动气息血脉的力量,在丹田中来去往返永不停止地滚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也说明,所谓站桩之法,应该是活动的,而不是纯粹的静功,是慢练,等到练成了劲丹之后,劲丹自然也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身体不停的运动、发力乃至行走在身体中旋转,并用身体练出来的功夫气血,不住地打磨并转动体内的这枚劲丹。

 所谓八转之前皆为人,到了九转方成仙,这才道家所说的九转劲丹的来由!

 明白了这个道理,杨猛入藏之前对日后修行的迷茫与杂念,自然便一扫而空,而精练纯化了精神拳意之后,他对所谓的日炼之法,也终于摸到了行之有路的关窍。

 太极拳的浑圆桩,首要便是虚灵顶劲,两眼往上高瞟,为得也是这个日炼的窍门。

 所谓练武先练眼,眼通生神明,所以当人化劲通神之后,眼睛便最先有了道佛两家所谓的的神通,可以感受到日光中的能量和气机,从而以眼睛乃至浑身的毛孔加以吸收,进而不断滋生并壮大着体内的气血。

 这一点,与武者平日的气血滋生又有不同,因为以日炼法门修行而来的骨髓气血,会使得人突破生理上的极限,一直如少年或幼年时期不断发育成长,当然,这个成长并不时说身体骨骼一直变大的生长,而是体内精血及骨髓的生机在无限生长。

 练成通神劲,自成长生丹。

 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体内气机血脉一气贯通,杨猛自然就明白了为何抱丹之后能够长生,而这个灵犀如果是一点即通,那大概便同样应该位于体内抱劲成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