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七章 组阁争论(第2页)
至于六大真君,与之前几位突破后的虚空武圣一样,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隐而不出,任由杨猛一人借着红楼丹会的机会,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人望和人脉。
他们已经老了,老的无法继续前行了。
既然走不动了,那便做好新老交接的传承,将武门的这个规矩传下去,并集体的推上这个新人一把,让杨猛自此彻底上位,成为整个华夏武林新生代的道标,成为已日落西山的武夫之道的新王。
新王登顶,老臣可以阻挠也可以顺水推舟,但阻挠终究无法抵挡滔滔大势,反而只能让新王的双手沾染上鲜血,如此不如在新王的身后助推一把,让他登上前人未曾到过的山顶,去领略顶峰无限风光。
武夫一道,自从枪械出现以后,就渐渐没落,未来只能更加严重,自己这帮老人改变不了这个大势,那便将未来的一切都交给新王,让新王来找寻此道未来的生存之路。
“宋先生,从政治的角度上来看,此次大选我方虽然大获全胜,占据了大义,为南北两方的政治博弈,夺得了一份重要的筹码,我认为,上策是要与北洋政府进行磋商,平稳有序的进行南北两方权力的重新分配!”
“杨先生之计,实乃老成谋国之言,只是党内如今群情汹涌,此时若与袁世凯私下妥协,恐怕会伤了各地同志的革命热情!”
李烈钧听到杨猛的发言,与黄兴之前的论调相仿,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默不作声,直接表达了不同意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早在国会选举胜出之前,宋教仁就与黄兴和孙中山多次商谈组阁之事,其中孙、黄二人的意见便隐隐有些分歧,如今大选落定之后,这些在国会大选期间,奔走于各方的党内元老们,也感受到了民主宪政的妙处,想法或者说是野心也变得有些膨胀起来。
这一点,体现在会议中的争论,更多围绕着对国民党未来的更高展望,也体现在希望宋教仁登上总理的位置时,可以坚定的执行《临时约法》,组建全新的民主宪政内阁,以大大限制袁世凯的大总统权利。
“诸位,组阁、组阁,首先得先能组阁成功,才能在法理上占据大义,我革命党人胜在民主选举,可各地军政府手上掌握的武装,与北洋军的差距尚有不小,若是我方寸步不让,不做出适当的政治妥协,那只能将袁世凯彻底逼急了,到时候别说组阁,恐怕南北内战都会在瞬间爆发……”
杨猛虽已有了无敌于世的名声,但那只是对于武门而言,又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佛。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杨猛都没有在体制内混过,在政治上几乎是如同一片白纸,但前世看过的大量书籍告诉了他……
政治如毒!
政治亦如砒霜,剂量即正义。
权力本是维系社稷的良药,一旦失却制衡与温度,便会异化为噬骨之毒。
纵观历史,从罗马暴君尼禄焚城嫁祸基督徒,到晚清官僚以“捐纳制”将官职标价出售,权力寻租的腐蚀性远超砒霜——它不会像武夫之道,暴起杀人,但却会悄然瓦解整个社会的根基,使律法成为权贵的私器,民生沦为棋盘上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