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二章 三十六子 奥林匹克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杨圣放心,黄某此去,必会力保这些孩子们的安全!”
上海,汇山码头。
汇山码头经过重建,如今是上海设施最好的钢筋混凝土码头,停靠上海至长崎的班轮及其他世界航班。
“这三十六子便托付给黄山主了!”
杨猛站在码头上,与洪门几位长老依依惜别,而三十六子则在几位长老的带领下,先上了邮轮把行李放进客舱。
除了留在炎黄会的陈港生和李正东,洪门总坛派来的三山五老,此次也都一同乘船返回洪门总坛,并负责护送杨门三十六名子……
“港府那边的事情已闹得越来越大,诸位在港府停靠时,切记不要下船,免得花爷和小亨利再横生事端!”
黄三祥留在码头上,与杨猛做着告别,同时也将身后的这艘巨轮,与熟悉的华人大副,大致的介绍给杨猛听……
“这艘邮轮,就是1911年才下水的奥林匹克号(r.s. olympic),是泰坦尼克号的姐妹船!全长269米,宽28米,高50米,吃水深度10米,吨位45,328吨,可搭载2764名乘客……”
“泰坦尼克号的姐妹船么?!”
杨猛起初听到邮轮的名字,并没有觉得什么,只是大副提到泰坦尼克号的时候,他的心里顿时感觉,乘坐邮轮也没有预想中那么安全。
然而大副仍在侃侃而谈,表情看着与有荣焉。
“先生请放心,奥林匹克号,代表了当今世界船舶工程的最高水平,采用了往复式蒸汽机,最高航速26节(48公里/小时),采用双层船底和防水隔舱设计,并配备了豪华头等舱、高级餐厅、图书馆、健身房和游泳池……”
“希望这艘船上,没有那对叫杰克和露丝的破鞋!”
杨猛隐隐记得,泰坦尼克号是在去年首航的时候沉没的,但他清楚的记得,奥林匹克号安全运营了好多年。
奥林匹克号从上海出发,第一个途经的港口,便是香港,然后再过西贡至新加坡。
1913年的新加坡,与香港一样,都掌握在英国殖民政府手中。
其经济则高度依赖港口贸易,并成为了东南亚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继而吸引了来自中国、印度、马来亚等地的商人和移民。
这些移民当中,来自福建和广东的移民占据了79%,达到了四五十万人,与此时的香港华人数量相仿,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华人移民都市。
在新加坡,三十六子大概会留下十八人,那里的华人学校林立,从小学至初中,乃至技术学校,其中适合军事训练的青少年,便足足有一两万人……
为了保证十八子的安全,韩慕仙、严秋雅和洪家宝都会留下,既可通过当地洪门,选拔出更加适合军事培训的人才,又能加强洪门与新加坡华人四大家族之间的联系。
他们这次提前联络好的学校,是由华人富商陈嘉庚和四大家族创办的中学,算是当地华人最高学府。
此时的中学,更像后世的高中和中专,能从中学毕业的学生,便已可被视为文人了。
由于社会原因,中学生的年纪也从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不等。
身处眼下这个世界,这些青少年正是求知若渴的年纪,更适合接受新思潮和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