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第165章 老百姓视角

第165章第165章老百姓视角

陈老爹是常安县里一个普通的农户,他早早的起床,到自家地里割了许多牛舌头,哦,不,现在叫仙人掌。

忙碌了一早晨,挑回家两大担子码放整齐的仙人掌,搁放在院子里,他双手掐腰微微晃动臀部,让重担压弓的腰慢慢舒展。

陈婆子早已经倒了盆热水出来,一面给他擦汗,一边给他揉着被扁担压红的肩头,嘴里的絮叨全是心疼:“家里又不等着米下锅,做什这样拼命哦!”

陈老爹终于站直了身,握拳用力在腰间邦邦敲打两下,毫不在意身体上的劳累:“圈里骆驼产奶没?”

陈婆子没好气:“收了收了,一天就挂着你那头宝贝骆驼!洗完脸快来吃饭罢。”

那是骆驼吗?那是家里的进项,女儿的房子钱就靠它了。

陈老爹不放心,先去后院圈里看了一眼,见骆驼安静的嚼着仙人掌叶,他添了几片嫩叶,洗了水盆,加入干净的清水,才踱步回了火房,看着木桌上雪白的肉包子,熬煮得绵绵的红枣粥,两碟小配菜,心满意足的坐下来。

这一年,家里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为害一方的沙风寨被彻底铲除,乡亲们不用再交人头税,也不怕被抓走,放心地外出做工劳作。

后来县里来了个青华大商行,开办起铁厂,他被沙风寨抓走的儿子,因祸得福成了里头的采矿工人,每个月能赚五两银子。

儿子在县城里买了房子,接他们去住。

老两口带着女儿去住了半年,干净笔直的街道,雪白的墙壁,青色的瓦片,叫人欢喜得梦中也能笑醒。

想他辛苦劳作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一辈子,没换上瓦房,儿子竟然早早住上了,而且是城里的瓦房。

虽说房契还抵押在商行里,儿子解释,只要继续还够五年房款,房契就能拿回来。

这点子忧心,在看得见摸得到的新房子面前,不值一提。

可惜在城里住了这么半年,女儿被城里的小娘子带得心野了,嚷嚷着也要买自己的新房,以后在城里安家,再也看不上村里媒人说的人家。

他不明白,女儿将来嫁人,自然住到夫家去,买房做什么?

女儿一反平日的乖巧,和他又哭又闹,说那是哥哥买的房,是哥哥的家,不是自己的。

这个倔脾气的女娃,竟独自跑去作坊里报名上工,因她平时手脚勤快麻利,被录取了去,托女儿的福,陈老爹这才知道,作坊收购仙人掌,还可以赊购骆驼养殖。

城里儿子的院子小,没有牲口棚,老两口一合计,回乡下种仙人掌,反正这东西,即便不种也漫山遍野的。

别说,这土地特别邪门,小心翼翼的伺候的麦子高粱不成器,改种作坊买的仙人掌种苗以后,种几颗活几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老叶子采了喂养骆驼,强壮的茎叶收集起来,卖到作坊里做酱菜,许是吃够了肥料,仙人掌结出来的果子,比野地里的牛舌头果子品相好,又大又红。

所以,这几个月,陈老爹隔两日就要去地里割一茬仙人掌,收割果子,收拾收拾,留下一部分喂养牲口,剩余的全送到城里的作坊换铜钱。

之前去城里挺费劲儿的,要赶着骆驼拉车颠簸半天,不过,那是老黄历了。

三个月之前,修通了府城到县城的铁路,恰好经过他们村口,只需要交上三文钱,就可以坐上铁路上的骆驼车,两顿饭的功夫,就到县城。

陈老爹撕下大肉包子的一层皮,夹了一筷子仙人掌作出的酱菜,裹在一起咬了一嘴,白面的清香,酱菜的酸脆综合在一起,给人予满足的感受。

他低头哆了一口粘稠的红枣粥,嘴里立马被清甜占满,他满意的眯着眼:“老太婆,这红枣粥不错,再来一碗!”

陈婆子没好气道:“骆驼下了奶,我得赶紧送到县城作坊去,你自个盛呗,今儿个大集,街上物品全,你想吃点啥?”

听她这么说,陈老爹连连点头:“是,你快去,多亏青华商行来回运粮,常平县的粮食才这么便宜。换些豆子回来呗,我想喝豆浆!”

陈婆子皱眉:“不是有骆驼奶么?我煮一碗给你?”豆浆多麻烦,大半夜要起来磨豆子,还要煮,累得慌!

陈老头也不恼:“你买些回来煮就是,多煮一些,剩余的点豆腐,我还挂着吃油炸臭豆腐呢!”

陈皮子嗤笑:“就你能吃,幸好有青华园,否者你还嘞着裤带子喝糙谷粥哩!”

老两口一边斗嘴,一边感叹青华园给常安县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乡亲们种植仙人掌,养殖骆驼,家家户户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修通铁路后,拉来粮食,让本地高昂的粮价和府城一样便宜。种类繁多,豆子,花生,红枣,稻米,面粉、等应有尽有,只要肯劳作,餐桌上有肉有菜。

陈婆子背起背篓,里头是今早鲜挤出来的骆驼奶,她用白布盖好,匆忙往村口赶去。

站在村口的三个妇人见她,笑盈盈的打招呼。

几个妇人东家长西家短,谁家姑娘应聘上青华园里的工人,谁家儿子没被选中,是的,现在村里的姑娘,嫁得好的,都不如到青华园里上工有出息。

扯了一炷香的功夫,便听见叮叮咚咚的声音,两只高壮的骆驼,拉着两截车厢顺着黑黝黝的铁轨,平稳划滚了过来。

众人排队上了车,赶骆驼的车夫吆喝一声,骆驼又摇着脖子下的铃铛,顺着铁轨跑了起来。

车厢稳定的往前滑动,陈婆子从兜里掏出三个铜板塞到前面的箱子里,待听到清脆的哗啦声,她才往车厢内,寻了个空着的竹编凳子坐下。

车厢约摸有一丈宽,两丈长,铁质的地板,踩上去哒哒作响,头上是油布幡子,雨淋不到日晒不着。

这是专门拉客的骆驼车,还有运货的,那个一般早晚跑。

坐在车厢里的全是附近的村民,人人面前摆放着背篓担子笼子,去集市上换钱换粮。

到了县城,陈婆子先把奶送到作坊过称,有二公斤,加上仙人掌果等,得了五十文钱,她往集市上去,买了两公斤豆子花了十五文,留下三文坐车,剩下的全用了,换了两公斤麦面,两公斤糙米,剪了三尺土布。

今日肉摊上的猪又大又肥,可惜她的铜板用光了。

她有些懊恼,转而又想,左右明日还来卖奶,换了铜钱又买。

陈婆子背起满满当当的背篓,登上回家的骆驼车。

大多数的家庭,过的日子和陈老爹家大差不离,只要肯动手劳作,总能实现吃喝自由。

常安县铁路如预计那样通车,立马如刘青青预料那般,飞速的拉动了常安县的经济。

每日间上百趟的骆驼车在铁轨上滑动,如同血液中的红细胞,将常安县的仙人掌酱菜、仙人掌果、铁器、骆驼奶、骆驼肉,运送到府城,又把府城里便宜的粮食,花样繁多的布料带回常安县。

而府城里很多人都知道了名不经传的常安县,因为青华园上架了的新产品,常安县骆驼奶,香浓可口,强身健骨。

还有仙人掌果,剥开厚厚的硬皮,里头的果肉甜嫩多汁,没有牙口的老人也爱吃。

原本的仙人掌果果子太小,刘青青悄悄动用了手指头上的生长液,有意识的使用升级后的能力,培育出汁多味甜的大果仙人掌植株,为此虚弱的缩在家里躺了一个月,日日喝着浓郁的骆驼奶,大鱼大肉进补,才慢慢恢复了一些。

常安县的每一项规划措施,郭守云一一的实现,刘青青对他的能力品行,是越来越放心,便把心思放在另外一项上,书院里被她偶然发现的土豆,成熟了。

在两只老虎的保驾护航下,在陈敬等人的誓死守卫下,她的土豆可以收获了。

这日,她挑了一个晴朗的日子,请了温如初到场,由郭守云领头,陈敬刘豪祝渊潘悔跟随,人手一把锄头开挖,当枯黄的植株下,挖出一串密密麻麻的土豆时,领着孩子们来秋游的温如初,没心思感叹秋高气爽了,撩起衣摆抢过锄头亲自挖了起来。

嘶,一颗苗下,少的五六颗土豆,大的有十二颗,一个个大如拳头胖嘟嘟挤在一起,甚是可爱喜人。

不晓得味道如何?

刘青青笑盈盈解释:“你们只管放心挖,我和姐姐就用你们现挖出来的土豆,做一顿全土豆宴,如何?”

温如初颔首,这比秋游有意思多了,领着几个小书生埋首挖土豆。

半亩地挖完,看着面前堆如小山的土豆,过称后竟然有一千公斤,温如初震惊了,激动得难以自持,世上竟然有产量这样高的作物,实在天佑南安,天佑大赵。

只要不是有毒,不是难以下咽,他一定要向朝廷禀报,大规模种植土豆。

在他愣神激动的时候,刘青青打发温一和来请他们洗手吃饭。

陈敬等人嗷一声丢了锄头,就往湖边跑,挖地的时候就闻到一股子浓郁的香味,馋得口水直流,偏偏温大人在,众人不敢放肆,埋头挖地,如今好不容易挖完了,可得大大吃一顿,找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