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第3页)
林琮只回了三个字:“《楞严经》。”
小棠惊道:“大人!这你也能听懂?”
望着她瞪得大大的眼睛,林琮只淡淡笑了下,见普济住了口,便问道:“请问方丈,六日前陈方是否来过贵寺?”
普济略一垂眸:“来过。”无限的惋惜溢于言表。
“何时来的?”
普济一边轻轻吸气,一边想着,确认了之后方道:“贫僧记得好像是刚过酉初二刻的样子,因为我们寺里是酉初二刻下晚课,那日刚下晚课,陈施主就到了。”
“何时离开?”
这次普济不需要再回忆,直接回道:“噢,大概酉正一刻吧。”
林琮和小棠颇有默契地对视了一眼,陈方在酉初离开广泰楼,路过刘家铺子买了洞庭香团,再一路走到大觉寺,也的确是酉初二刻的样子。而照他们先前的推断,死者死于酉时,若凶手确是陈方,他于酉正一刻离开,到大觉寺西侧不远的槐树林杀了人,时间亦吻合。
只见林琮满面歉意,躬身向普济道:“佛门清净之地,本不该如此兴师动众,可事关人命,既然六日前陈方来过贵寺,就必要四处查看一番的,还望方丈允准,待会儿弟兄们有惊扰之处,也请方丈和各位师父多担待。”
一县之县令竟如此谦和有礼,普济万没想到,忙道:“大人言重了,官府办案,便是佛门也自当全力协助,况且,陈施主与贫僧虽缘法有别,但是也有相惜之处,若当真能相助破案,也算是功德一桩。”言罢,他便命那个名叫慧觉的看门僧带领捕快们四处查探。
林琮和小棠则留下继续问询普济。
“方丈可还记得陈方那日来所为何事?”林琮问。
普济面阔耳垂,表情宽厚松弛,是典型的佛家慈悲相,听得林琮问,不由地怔了下,似乎在想该不该直言相告。他叹息着念了句“阿弥陀佛”,方道:“陈施主那日来是听贫僧讲经的。”
“《楞严经》?”林琮和小棠异口同声道。
“正是,”普济微诧,“他每次来都要听贫僧讲《楞严经》。”
《楞严经》是重要的佛教经典,唐中宗时由般剌密谛剖膊藏经又历尽艰险方能传入东土,本经自破魔始,至破魔终,可以说是一部专门破魔的经书。
“是什么事都不做,就只听《楞严经》?”小棠忍不住问。
“是。”
“佛家经典那么多,他为何只钟情于这部经书?”小棠追问。
“这……”普济顿了下,“陈施主只说自己从前罪孽深重,眼下又心魔难消,想求救赎之法。”
小棠朝林琮看了一眼,急急问道:“什么罪孽?”
普济只是万分沉重地摇头:“这个陈施主从未向贫僧透露过。”
“您就没问过他?”
普济眉目低垂:“空生大觉中,一切无常法,我佛渡人,不问前因,于陈施主而言,他的因无非是杀、盗、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及至贪、嗔、邪,无论哪种,都是一个‘恶’字,皆非我所执也。况且,有道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前尘已尽,长久地陷于此终究无益,不若苦海回头,向佛得法,方为正道……”
小棠听他讲了一大堆自己听不懂的,只觉头晕,便又去看林琮,见他倒是泰然自若,一副大彻大悟快要得道的样子,便扯了扯嘴角,向着普济道:“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呗?”
普济忽地愣住,转而低声呵呵笑了两下:“这位施主倒是有点慧根。”
林琮瞧着她云里雾里实则通透灵秀的样子不禁展颜,不再问什么,转身出了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