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愿为丞相鞍前马后(第2页)

 一夜休憩,苏晨精神焕发。

 次日清早,洗漱刚毕,黄叙便在门外呼道:“恩公,丞相来访。”

 “嗯,知道了。”

 苏晨心存疑惑。

 曹操何以知晓他居于此处?

 转念一想,江陵尽在曹操掌控,知晓其新居亦在情理之中。

 于是,开门而出,携黄叙共迎。

 “拜见丞相。”

 见门外曹操,苏晨连忙拱手行礼。

 “军师无须多礼。”

 曹操走近,紧握苏晨之手,温情流露。

 众人相继入座。

 因缺酒,仅以两杯热茶相待。

 曹操审视苏晨,问道:“军师,此役虽胜,但代价沉重,将士疲惫,厌战情绪高涨,再战无力。众谋士皆议退守许昌,待休整后再图后计。”

 “然我手握二十余万雄师,就此撤退,心有不甘。”

 “依军师之见,应北归还是南进江东?”

 苏晨闻言,微瞥曹操。

 局势竟如此严峻,曹公仍不舍离去。

 继续征战,兵力耗尽,江东能否攻克?

 即便得手,北方马腾、韩遂及外族虎视眈眈,何以御敌?

 且北军攻江东,非智举。

 苏晨思之,曹公此刻犹如赌徒,欲一鼓作气,既复失地,又图全胜。

 此念,多凶少吉。

 “丞相,当下不宜再战。”

 “一者保存实力,应对北患,兼练水军;

 二者将士疲惫,粮草紧张,春耕将至,贸然开战非策。”

 “虽不与江东交战,丞相可虚张声势,迫其求和。”

 苏晨言罢。

 曹操沉思许久,觉苏晨所言有理,无奈点头。

 “既众议北归,那便撤军。”

 “但逼江东求和,恐非易事。”

 “长江天险未除,江东岂会轻降?”

 苏晨笑中含机:“求和非投降,江东颜面上过得去。且孙权正忙于内政,不愿再生战事,定会应允。”

 “届时丞相可索孙权质子至许昌!”

 不论送来的是谁,关键在于孙权此举意味着他已默认屈服于曹操。

 这对天下局势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