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往后不必再受饥饿之苦(第2页)

 “当然!”

 诸葛亮应声点头。

 随即,刘备换上笑颜,上前紧握诸葛亮之手。

 “孔明,我非怪你,实乃对曹操设局陷害不满。”

 “来,请坐,共商对策。”

 刘备的热情让诸葛亮心中不悦顿消,含笑点头,道出己见。

 “主公,庐江士族推您为太守,只为名利。”

 “他们望借主公之力抬升家族地位,图谋升官发财。”

 “正如主公昔日应允庐江士族,加倍回馈各家族即可。”

 “主公试想,您初至江夏,身无长物,若携士族同行,郡中职位足以安顿他们,且江夏富饶,他们定会应允。”

 “此举既助主公速控江夏,又无损失,何乐而不为?”

 诸葛亮言罢,刘备含笑点头,深以为然。

 他根基尚浅,无士族支持,难掌江夏。

 得其助力,则可加速掌控。

 然,刘备旋又皱眉。

 他苦笑:“恐非所有世家愿赴江夏,难免得罪一些人。”

 “更兼此举,江东孙权那边亦难交代。”

 诸葛亮淡然一笑:“此乃无奈之举,曹操奸诈,我们只能有所取舍,方能自保。”

 “否则,损失更重。”

 刘备叹道:“也只能如此,望至江夏后能早日安定。”

 “主公放心,我自当竭力相助。”

 诸葛亮笑言。

 “嗯,届时还望军师与士元多操心。”

 刘备点头嘱咐,“军师即刻筹备,越快越好。”

 我计划先平息庐江世家的情绪,然后迅速动身前往江夏,以稳固局势。

 “我明白了。”

 诸葛亮行礼接受命令。

 三日后,正午。

 刘备带领一万大军,携大量粮草辎重及世家子弟,率先向江夏进发。

 因甘宁已将江夏城内粮草转移,他必须从庐江调配资源来维持稳定。

 至于庐江空虚后江东的反应,他并不担心。

 江东六郡富饶,粮食无忧。

 他此次暂借庐江资源,待江夏稳定、粮食充足时,定会归还江东。

 突然,一名斥候骑马疾驰而来,大喊:“主公,前方有江夏百姓,欲呈上万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