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新来的场长(第3页)
“至于猪粪……”
岑桐的语气带上了一丝无奈,“周围的农户自己家也养猪,谁会花钱来买我们这个?卖不出去,堆在场里,夏天一到,只会滋生更多的病菌。”
岑桐冷静地指出了他计划里每一个致命的漏洞。
这套方案,像是在走钢丝,看似是捷径,但只要风大一点,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林阳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
他没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方案,在这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女人面前,被驳得体无完肤。
“岑桐同志,我知道你有顾虑。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必须用特殊手段!”
他的语气重了几分,“畏首畏尾,什么都怕,那就只能等着场子关门!”
“这不是畏首畏尾,是规避风险。”
岑桐毫不退让,“养殖业,最怕的就是‘万一’。你的计划里,没有给任何‘万一’留余地。”
空气瞬间凝固。
面条被端了上来,热气腾腾,却无法化解两人之间的僵硬。
这顿饭,最终在沉默和客气中结束,有些不欢而散。
回到家,岑桐翻来覆去睡不着。
林阳的方案虽然激进,但他的思路是对的。
必须改变,必须想办法创造利润。只是他的方法,太空中楼阁了。
她猛地从床上坐起来,点亮了煤油灯。
她拿出纸笔,将林阳方案里可取的部分和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重新梳理。
不能全换廉价饲料,但可以逐步调整配比,让猪的肠胃有适应过程。
不能卖小猪仔,但可以挑选出一批体弱的,提前淘汰,减少饲料消耗。
猪粪卖不出去,可以自己利用。
场子后面不是有片荒地吗?
可以开垦出来,用猪粪做底肥,种上易生长的红薯,红薯藤又是上好的猪饲料……
一个个想法在笔尖流淌,一个全新的,更稳健也更具操作性的方案渐渐成型。
天亮时,岑桐顶着两个黑眼圈,却精神十足地将这份全新的规划方案工整地誊抄好,放进了包里。
到了办公室,她刚把方案拿出来放在桌上,准备等林阳来了就和他谈,办公室的门就被推开了。
林阳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复杂的表情,既有公事公办的严肃,又有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
“岑桐同志,你准备一下。”
岑桐刚要开口,就被他打断了。
林阳直截了当地说:“省里刚来的通知,要召开全省养殖技术经验交流大会。点名让你,代表我们养猪场去参加。”
岑桐愣住了:“我?”
“对,就是你。”
林阳看着她,目光灼灼,“这次翻案,你在省里都挂上号了。他们觉得你是有想法,有魄力的新时代女性代表,是典型。这是荣誉,也是任务。”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手表:“事情很突然,班车今天下午就出发。你赶紧回家收拾一下东西。”
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
岑桐满脑子都是去省城开会的事,一时间竟忘了自己熬了一夜写出的新规划。
下午,岑桐坐上了前往省城的长途班车。
傍晚时分,班车抵达省城汽车站。
一下车,就有大
会的工作人员举着牌子在等候,将她安排进了一家国营招待所。
安顿下来后,天色尚早。
岑桐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决定趁着大会开始前,在城里逛逛。
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打量这个六七十年代的大城市。
宽阔的马路上,跑着为数不多的几辆“解放”牌卡车和几辆苏式轿车,更多的是叮当作响的自行车洪流。
街边的建筑大多是苏式风格,墙上刷着红色的标语。
行人们穿着清一色的蓝灰绿,脸上带着淳朴又严肃的表情。
一切都和后世的记忆截然不同,充满了时代的烙印。
岑桐新奇地逛着,在供销大楼里,没忍住给李大伯买了瓶好酒,给李大娘扯了块时兴的“的确良”布料。
提着东西心满意足地准备回招待所时,她正要过马路,脚步却猛地顿住了。
就在马路对面,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缓缓停下。
车门打开,一道高大挺拔的身影从车上走了下来。
他穿着一件熨帖的白衬衫,身形看着依旧有些单薄,脸色在路灯下显得有些苍白。
那张冷峻分明的侧脸,不是顾连海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