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证据(第2页)

“在下、在下只是觉得……觉得你在胡编乱造。”

只是觉得?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

国际媒体的镜头疯狂闪烁,记录下这第一回合的绝对碾压。

何知晏在台下眼神一寒,立刻对另一个记者使了个眼色。

一名被收买的西方媒体记者立刻站起来,语气尖锐:

“明女士!即便年代属实,但你如何证明你现在展示的这件,就是那件所谓的真品?而不是你凭借那本古书,自己仿造出来的又一个‘杰作’呢?毕竟,你的仿制技艺,大家刚才都已经‘见识’过了!”

这话极其阴险,直接将真品也拖入伪造的怀疑漩涡。

这个问题更加恶毒,直接攻击展示品的真实性。

明既白却仿佛早已料到。

她脸上不见怒色,反而露出一丝悲悯般的嘲讽。

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轻轻抬手。

瞬间,她身后巨大的屏幕画面切换!

开始播放一段精心剪辑、却从未公开过的纪录片片段——正是汪哲团队为她拍摄的《金缮·重生》的原始素材!

画面中,是那枚玉猪龙鬼工球最初破碎不堪的模样,裂纹纵横,几乎散架。

然后是明既白在工作室里,日以继夜地清洗碎片、分析断面、调制大漆与金粉的特写。

最后进行金缮的每一个步骤都极其严谨,充满了仪式感和科学性。

最关键的是,镜头清晰地捕捉到了球体内部极其隐蔽处,一个微小的、天然的、绝无可能仿造的玉石结晶斑点,以及另一处极其细微的古老磕碰缺口的特写。

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明。

播放的同时,明既白清冷的声音响起,同步解说,她切换了英语,确保全场每一个人都能听懂:

“真正的古物,每一道伤痕都是它的年轮和身份证。各位请看,屏幕左上角特写,内部这个天然的‘竹叶青’结晶斑,以及右下角这个微小的、已被岁月包浆的磕缺……这些,是任何仿制者都无法凭空创造的自然印记。”

她说着,从展示台上小心地拿起那枚真正的玉猪龙鬼工球,调整角度,让现场的顶级摄像机得以捕捉到那些细微的特征,并与屏幕上的纪录片画面完美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