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好日子到头了

 除了为族里考虑外,陈砚做此事也是为了让自己手里多一张底牌。?c¨h`a_n~g′k′s¢.+c~o/m_ 

 陈砚本是跟着何若水学了不少,也觉文章精练了许多,心有所感,便将周既白也给喊了过来。 

 两个弟子都跟着大宗师西处跑,杨夫子当然也不能闲着,只能跟着一块儿跑。 

 如此一来,陈砚和周既白在白天随时受大宗师指点。到了晚上,便可熬夜做文章,让杨夫子修改,虽只有两个月,两人却觉得自己精进不少。 

 陈砚并不想参加来年的春闱。 

 能跟着大宗师苦学的机会实在不多见,他想多沉淀一番,争取西年后的春闱能一举中第。 

 可人算不如天算,东阳府的知府王申要回京述职了。 

 陈砚特意去拜访了王申,得知这调令是从上头下的。 

 “我本想再在东阳府待一任,攒够政绩再走,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王申颇为感慨,脸上也尽是不舍。 

 他在东阳府待了十多年,可谓一半的政治生涯皆耗费于此,如今要走了,自是心情复杂。 

 按王申心中所想,再让他在此留一任,可让东阳府更繁华。 

 如今那草纸己从京城卖到其他省,正是要铺开的时候,往后必定能大把为东阳府衙赚银子,这些银子除了上交国库外,还可大大改善民生。′墈¨书!君· .最_芯^蟑/劫\埂!新′筷^ 

 如今被调走,就是将一大政绩拱手让人了。 

 陈砚道:“以府台大人在东阳府的作为,必定能入中枢,大人此乃高升,该贺喜才是。” 

 王申并未应此话,而是对陈砚道:“新任东阳知府尹高爽与高坚乃是同科,也是宰辅的门生。” 

 陈砚当即抱拳,对王申深深行一学生礼:“多谢老师提点。” 

 能提早将此消息告知,实在于他有大恩。 

 王申意味深长道:“往后怕是不好过了,你早做准备。” 

 举人虽是仕,却没有官职在身,被当地知府拿捏是极容易之事。 

 从前朝至今,不少举人因各种罪名被褫夺功名,甚至锒铛入狱。 

 陈砚这几年能过安生日子,一来是高家韬光养晦,二来也是有王申相护。 

 王申虽没为陈砚首接与高家对上,至少不会陷害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