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入翰林(第2页)

 何况柯同光被焦志行赏识,于元益也属清流一派,本就与徐门对立,也就不会顾及。 

 焦志行那些大官为了避嫌,自是要与他能离多远就离多远,但柯同光和于元益都是翰林院的小螺丝钉,哪里需要顾及这么多。 

 也因此,三人走得很近。-咸_鱼+看-书^罔` \耕-歆?罪\哙` 

 每每吃饭时,柯同光便会苦着脸埋怨陈砚:“陈三元那咏乳猪的诗一作,光禄寺更觉自己饭食好,这饭菜也是一日不如一日。” 

 柯同光来自江南富庶之地,从小到大也没受过这等苦,不过几日人就消瘦了。 

 不过人到底年轻,还是丰神俊逸的。 

 据陈砚所知,焦志行有意将自己的孙女嫁给柯同光。 

 自古就有榜下捉婿的习俗,能中进士还未婚者,俱是年少有为,前途不可限量,自是被京中大户哄抢。 

 柯同光今年也不过二十有三,又是榜眼,自是良婿,次辅大人动心也是常理之中。 

 按理说,似陈砚这等还未成婚的状元,更该是各家抢着来提亲,可惜陈砚得罪了徐鸿渐,又有天子压着,反倒没人搭理陈砚。 

 陈砚辩解道:“光远殿试写了整篇文章怒骂光禄寺吃食,也不见光禄寺有改善,可见与我的诗作无关。” 

 光远是李景明的字。 

 殿试程文集出来后,陈砚买了一本,看完李景明的文章,再想到恩荣宴上的种种,陈砚不禁为李景明捏了把汗。 

 还好有宗径护了一下,不然有李景明好果子吃。 

 他就想不通,李景明才写文章喷光禄寺,怎么会以为曾昌招揽他是出于好心? 

 对于李景明的境遇,陈砚只能想到一句话:“傻人有傻福。” 

 柯同光连连摇头:“传胪的文章如何能与三元公的诗相提并论。” 

 又颇为感慨道:“你的诗己传遍京城,不少人对光禄寺的吃食心生向往,江启许多留京的举子还心心念念要尝尝光禄寺的仙食。” 

 会试下第的举人中,年少聪慧者也可被选送入国子监,此被称为举监。 

 以江启之文脉昌盛,自是会占不少举监的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