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老刘的生活

自开业那日的轰动之后,“京味居”的生意便一飞冲天,火爆程度远超傻柱和吴丽华最乐观的想象。

店铺门口呈现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边是排队等候品尝家常京味的大众食客,另一边则是预订高端谭家宴的商务车辆,

从午市一直延续到晚市打烊,日日如此。

起初,生意的大半客流确实得益于刘光天亲临带来的轰动效应。

华兴集团内部,从高管到员工,都知道了这家刘董好友开的餐馆。

但令人惊喜的是,这里很快成为了一个奇妙的交汇点:

既吸引着来自北方的老乡寻找家乡味道,又迎接着本地上班族体验京味小吃,更成为了商务人士宴请的首选之地。

与华兴有往来的合作商、供应商们闻风而至,消息灵通的美食爱好者也纷纷前来探店。

一时间,店内呈现两极分化的热闹景象:大堂里坐满了品尝炸酱面、烤鸭的普通食客,而雅致的包厢区则是一位难求,需提前数日预定。

然而,生意若想长久,仅靠名人效应是远远不够的。

刘光天的名头带来了最初的客流,但真正留住不同层次食客的,是傻柱那既能接地气又能上档次的全面手艺。

面向大众食客,傻柱拿出了看家本领:地道的炸酱面,酱香浓郁;酥脆可口的烤鸭,片皮技艺精湛;还有爆三样、熘肝尖等经典北方菜,让异乡的北方人尝到了家乡味,也让本地食客体验到了正宗的京帮风味。

而对于高端市场,傻柱则展现谭家菜的绝活:

那碗黄焖鱼翅,汤色金黄透亮;

柴把鸭子造型别致,酥烂脱骨;蚝油鲍片、罗汉大虾等菜肴更是将官府菜的精致与贵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呢度嘅炸酱面真系正啊!同系北京食到嘅一样!”

“呢只烤鸭皮脆肉嫩,比大酒店嘅更好食!”

“真没想到,这里的谭家菜如此地道!比北京老字号都不遑多让!”

“刘生推荐,果然有分量!家常菜和宴席菜都这么出色!”

口碑就这样在各个食客群体中传播开来。

客人中既有来解乡愁的北方人,也有好奇尝鲜的本地年轻人,更有追求极致美味的商务宴请。

每晚打烊后,傻柱和吴丽华清点着当日的营收,心情既欣慰又踏实。

看着账本上记录着从几十元的家常菜到数千元的宴席订单,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客流带来的,更是他们对不同层次菜品都精益求精的回报。

“柱子,咱们这条路走对了。”吴丽华核对着账目,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既能做老百姓吃得起的家常菜,又能做高端的谭家宴。”

傻柱一边擦拭厨具,一边沉稳回应:“美食本无贵贱,用心才是关键。无论是吃面的老街坊,还是尝宴的贵客,咱都得对得起他们的期待。”

“京味居”这三个字,在新界餐饮界中,既成为了“地道京味”的代名词,也在高端食客圈中树立了“隐秘盛宴”的口碑,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都稳稳地扎下了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