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最后左移一下(第2页)
“只是有些人看不见那一线生机罢了。”
“白起。”
他望着壁画继续推理,“当年三番劝阻秦昭王别攻打邯郸,可惜没用。”
“秦王偏偏要开战,最后惨败而归。”
“却因此迁怒白起,把他赐死了。”
“但白起却没有反抗,毅然赴死。.秒!蟑?洁,暁-税?网· +更?薪~罪¢全*”
“他表现出了一个字的精神……那就是忠。”
“儒家向来推崇六德——智、圣、贤、仁、义、忠。其中,就有‘忠’。”
“所以这个地方才会摆放这幅‘白起自尽图’。”
“而我再想想——”
“七十二位圣贤当中,有一位叫做孔忠。”
“那么这幅壁画要么出自他的手笔,要么是为了纪念他!”
他一边摸着下巴思索,一边盯着满墙碎片般分布的画块发呆。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图究竟应该怎么排列呢?
说起孔忠这个人,秦垒知道的东西并不多。
他的名气并不如其他圣贤那样响亮。
不过他有个特别的身份,是孔子大哥的儿子,算起来,也是孔子的亲侄子。
回忆起那段年代——春秋时期。
七十二位贤人个个精通儒家六德、践行六行,并掌握六艺之术。
他们负责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传播儒家思想。
也就是说——
当时经常是西位贤人为一组外出传教!
突然,秦垒脑子一动,想起了某个故事。
那还是他曾经在一个偏远小村庄里听到的传说。
据说是有关于孔忠的一次经历。
当年他曾奉命前往一处村庄推广“忠”的理念,途中遇事令他震惊。
村里有位地主,村民却不恨他,反而十分拥戴他。
当地主要求大家帮他干活时,所有人都欣然应允。
在孔忠看来,这就是一种“忠”——百姓对地主毫无怨言的忠实效劳。
于是他询问这位地主,村民为何甘愿付出这般忠诚。
地主告诉他:我让他们干活,不但给钱酬劳,而且每三年还会选一个人照顾其父母和小孩。 一年不是更好吗?
地主说出了答案。
因为一年的话会赔本。
三年选一次,能让人忠心跟着你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