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顾风统治下的各州-荆州与蜀州

(叶凡被抓时期的荆州统治方式与现在荆州不一样,叶凡被抓时期,荆州正在戒严,现在恢复正常秩序,各州都是参照在荆州的模式,系统兑换的官员治理,不良人进行监控,凉州有所不同。)

荆襄大地的晨雾,带着水乡特有的湿润,懒洋洋地缠在襄阳城高耸的城堞上。

第一缕金红的阳光艰难地刺破这层薄纱,斜斜地打在“荆州州牧府”新挂的鎏金牌匾上,映得那五个方正严整的字熠熠生辉。

府衙门口,两名穿着深青色劲装、腰挎制式横刀的衙役,身板挺得如同标枪,目光锐利地扫过门前开始渐渐喧闹起来的街巷。

他们身上没有任何世族私兵的徽记,只有胸口一个小小的、朴素的“荆”字铜章,昭示着他们纯粹的官方身份。

空气里,往日若有若无的世家私兵巡弋带来的压抑感,已彻底被一种崭新的、带着生硬效率的秩序所取代。

东市,是整个襄阳城活过来的心脏。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独轮车吱呀声,汇成一股充满生气的洪流。

米铺的赵掌柜,一个干瘦精明的老头,正踮着脚,小心翼翼地将一块新刨光的小木牌挂上铺面最显眼的位置。

木牌上墨迹未干:“新米,斗十文。”

“哟,赵老抠!”旁边绸缎庄的胖老板探出头,油腻的脸上带着揶揄的笑,

“昨儿个不还嚷嚷着新粮下来前要涨到十二文么?太阳打西边出来啦?舍得降价?”

赵掌柜挂好牌子,拍掉手上的木屑,没好气地白了胖邻居一眼,嘴角却忍不住往上翘:

“你懂个屁!往年这时候,粮价哪回不是被吕家那几个粮行攥在手里,想涨就涨?咱们这些小门小户,收粮得先孝敬他们一层皮,卖粮还得看他们脸色定价!现在?”

他朝州府方向努了努嘴,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点敬畏和庆幸,

“新来的税吏老爷,那叫一个准!该交多少,一粒米都算得清清楚楚,不多收你一个子儿!也没人敢来收什么‘行例钱’、‘平安钱’了。成本下来了,米价自然能落!老百姓兜里松快,我这米,走得也快啊!”

他话音刚落,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褂、裤腿还沾着泥点的汉子,挑着沉甸甸一担新割的稻谷,径直走到赵掌柜铺子后门。

汉子脸上带着长期劳作的黧黑,眼神却没了往年交粮时的畏缩和愁苦,反而有种朴实的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