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赴任(第3页)

李和平连忙安排车辆。1984年的宁州市区,还保留着浓厚的老城风貌。吉普车驶出市委大院,拐进了一条狭窄的街道。两旁是低矮的砖瓦房,有些已经十分破旧。街道上行人熙攘,自行车铃声不绝于耳。

"这是老城区最繁华的商业街了。"李和平介绍道,"虽然条件简陋,但商户很多,人气很旺。"

方青云让司机放慢车速,仔细观察着街景。他看到供销社门前排着长队,个体户的摊位挤在街边,还有一些刚刚开张的私人小店。

"停车,我下去看看。"方青云突然说道。

李和平有些意外,但还是赶紧让司机找地方停车。方青云下车后,径直走向一个卖日用品的摊位。

"老板,生意怎么样?"方青云和气地问。

摊主是个中年汉子,擦着手说:"还成还成!比以前强多了!现在允许个体经营,好歹能混口饭吃。"

方青云点点头,又问:"有什么困难吗?"

"困难啊..."摊主叹了口气,"最大的困难是没地方进货。好多东西都要票证,能卖的品种太少了。"

接着,方青云又走访了几家店铺。有裁缝铺、修车铺、小吃店,每个经营者都说着类似的困扰:进货难、场地小、资金短缺...

走到一个胡同口,方青云注意到很多居民还在用公共水龙头接水。李和平解释说:"老城区的自来水管道老化严重,很多地方水压不足。"

方青云眉头微皱:"这个问题要尽快解决。老百姓连吃水都困难,怎么谈发展?"

继续往前走,方青云看到一群工人正在清理一条臭水沟。沟里满是垃圾和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这是老城区的排水沟,"李和平无奈地说,"每年都要清淤,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方青云站在沟边,沉思良久。1984年的宁州,虽然已经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但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老城区的破旧景象,与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