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京州调研(第2页)
下午,方青云要求去下面的县看看。车队驶离市区后,景象开始发生变化。高楼大厦逐渐被低矮的民房取代,柏油路变成了水泥路,最后甚至有一段土路。
来到京州市下辖的平山县,眼前的景象让方青云心情沉重。这里的街道狭窄破旧,房屋低矮简陋,与市区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县委书记忐忑地汇报:“平山是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去年全县gdp不到5亿元,还不如市区一个街道办。”
方青云走进一户农家。低矮的土坯房里,只有几件破旧的家具。户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农,他拘谨地说:“领导,我们种地一年收入不到两百块,年轻人全都出去打工了。”
“看病方便吗?孩子上学怎么样?”方青云关切地问。
老农摇摇头:“卫生院条件差,大病还得去市里。学校也破,好老师都不愿意来。”
调研完几个乡镇后,方青云的心情越发沉重。他发现,不仅平山县如此,京州市下辖的其他几个县情况也大同小异。城乡差距之大,超出了他的想象。
晚上回到市委招待所,方青云谢绝了赵立春安排的宴请,只要了一碗面条在房间吃。他站在窗前,望着京州的夜景——市区灯火辉煌,而远郊的农村却是一片漆黑。
“一个城市,两个世界啊。”方青云喃喃自语。
第二天,方青云召集京州市领导班子开会。他首先肯定了京州取得的成绩,但话锋一转:“我这次调研,既看到了高楼大厦,也看到了破败的农村;既看到了繁华的市区,也看到了落后的县城。这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赵立春和其他市领导面面相觑,没想到新省长这么直截了当。
方青云继续说:“gdp总量很重要,但不是唯一标准。我们要问:发展的成果是否惠及了所有老百姓?城乡差距是不是在扩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这种发展模式就需要反思。”
他提出具体要求:“第一,要制定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不能只盯着市区。第二,要加大对落后县区的扶持力度,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资源要向基层倾斜。第三,要探索适合农村的产业发展路径,不能一味追求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