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工作遇阻(第2页)

 "我明白。"方青云说,"但我担心错过最佳时机。现在全国都在加快改革步伐,汉东如果落后,将来追赶的代价会更大。" 

 刘志远沉思片刻:"你的想法是对的,但方法要灵活。汉东的情况特殊,需要时间。" 

 离开省委大楼时,方青云心情沉重。刘志远虽然支持改革,但更看重班子团结。\n\i,y/u_e?d`u`.?c′o¨m`在白云飞和曲平的联合抵制下,很多改革措施难以推行。 

 晚上回到住处,方青云独自在书房思考对策。他深知,要想在汉东推行改革,必须调整现有的权力格局。白云飞和曲平这两个最大的阻力,至少要调离一个。 

 但这件事急不得。作为空降干部,他在汉东的根基尚浅,贸然出手可能适得其反。必须等待合适的时机。 

 方青云走到书柜前,抽出一本世界地图册。他的目光落在苏联广袤的领土上。根据前世记忆,明年这个时候,这个庞大的联盟将不复存在。这一重大国际事件,必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深远影响。 

 "也许,这就是突破口。"方青云喃喃自语。 

 他清楚地记得,苏联解体后,中国国内进行了一场关于改革方向的大讨论。保守派认为苏联的教训证明改革不能太快,改革派则认为这正说明不改革的后果更严重。这场争论最终以南方谈话告终,改革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 

 在汉东,这场争论将为他提供难得的机遇。白云飞等保守派官员的执政理念,在苏联解体后将更加不合时宜。届时,他可以借机推动干部调整,为改革扫清障碍。 

 但在这之前,他必须稳住局势。汉东的经济不能垮,社会不能乱。否则,即使有机会调整干部,接手的也将是个烂摊子。 

 第二天,方青云调整了工作策略。他不再急于推行重大改革,而是把重点放在"稳增长、保就业"上。在省政府工作会议上,他提出了一系列务实措施: 

 "第一,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但不能简单'输血',要帮助它们转型升级。第二,鼓励发展民营经济,为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第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增长。" 

 这些措施相对温和,没有触及体制核心,白云飞等人虽然不太情愿,但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 

 "方省长这个思路比较稳妥。"白云飞在会议上表态,"既保持了稳定,又促进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