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8章:九九重阳(第3页)

事情说完,宋玉芙说还有事走开了。

姜念初喝完酸梅汤问张公子,“县令大人还好吗?”

“还好,出了这么大的案子,我爹作为父母官难辞其咎,不过.......”

张公子突然压低声音,“幸好他之前上报土豆和红薯有功,应该能功过相抵不会被问责。”

“前几日我爹还说,你们是他的贵人呢。”

姜念初笑笑,“县令大人没事就好,土豆的事如今还未公开,张公子此事还是要谨言慎行。”

张公子点头,“我知道,我也就在你们面前才敢说。”

不多时,二院来人喊开饭,几个孩子立刻闹哄哄往饭厅跑,张公子紧随其后。

........

九九重阳,府城迎来三年一度的诗文大会,锦州所有的文人才子几乎都齐聚于此。

文庙的红墙黄瓦在今日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晨光洒落下来仿佛镀上一层耀眼的金光,迎接着这场文化的盛会。

距离文庙不远的街道,热闹非凡,小贩们的摊位像鱼鳞般整齐排列,五彩斑斓的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

然而,与街上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庙的大门被一群官兵把守着。

官兵手持棍棒,神情严肃,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人群。

那些有功名的书生或名士,手持名帖排着队,在官兵的查验下,有序进入文庙内。

姜念初和宋凛姗姗来迟,到文庙街时已是晌午,两人在一家可以看到文庙大门的茶摊坐了。

听其它桌的客人说知府大人早就到了,他们也不急。

文玩交流会下午才开始,他们觉得以季容华的行事作风, 不会这么早到。

果然,等了将近一个时辰后,一辆黑色鎏金的马车才缓缓停在文庙门口。

下车的季容华依旧是一身黑袍,他身边的手下给把守的官兵亮了一下腰牌,三人便被放行。

见状二人对视一眼,姜念初在桌上留下一块碎银子,两人转眼就跑没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