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4章:我记得你

一帮村民乱糟糟的挤在宋家门口,好在有杨里正,扯着嗓子高声让看热闹的人先回去。

村民们不太情愿,想知道土豆红薯是啥子东西,亩产高是多高,也想但看看知府大人给的赏赐。

两个门房先搬的布匹和银两,那块匾额靠在门口的石狮子脚下,村民们围了一圈,想碰又不敢碰。

毕竟还有十几个官差在。

“小姜啊,小姜。” 杨里正好不容易驱散了村民,又跑向姜念初。

姜念初见他激动的满面通红,笑了笑说,“里正爷爷您慢点。”

“你们家这是大喜事啊,给我们竹溪村也争光了。” 杨里正一脸的与有荣焉,“两位大人你们一定要招待好了,有什么需要同我说,还有啊....”

杨里正说着看了眼匾额,“这个匾额是知府大人的赏赐,有了这个以后你们就是功臣之家,可以挂匾了。”

大禹朝对居住府邸的匾额有严格使用限制,通常只有朝廷在册的官员,或有爵位的贵族,其宅邸才能按规制悬挂“某府”匾额。

普通商人或平民若随意悬挂,涉嫌“逾制”要面临处罚。

“府”的称谓也是彰显身份的象征,商人若想获得资格,就需要连续十年做善事,例如修桥铺路重修庙宇,赈济乡里修建缮堂,资助孤寡等等。

做满十年积累名声和声望,达到标准后,宅邸才能有挂“府”的资格。

而这些宋家都还没做,所以即使宋家的四进大院子比县城的富贵人家还气派,门口也是没有挂匾的。

别人提起也不会说宋府,只会说宋家。

如今不同了,有了知府赏赐的这个匾额,宋家就是有重大贡献的人家,可以直接挂匾了。

姜念初笑了笑,“我知道了,多谢里正爷爷提醒。”

宋天成也拄着拐杖过来,“回头我们选个好日子,把这个匾额挂上,到时麻烦里正您过来见证。”

“我一定来,随时来喊我都行。”杨里正眉开眼笑。

说完这事,就背着手笑眯眯的溜达着离开了。

匾额被搬回到二院的正厅,宋天成稀罕的不行,拿着帕子一点点细细擦拭。

周氏在看桌上的银子和那一箱子布匹,她长那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好的料子,忍不住就上手去摸。

“哎呀,这样也太好看了,这花纹,这手感,不愧是官家赏的东西。” 周氏不住的赞叹。

“这应该是古香缎。”

姜念初上前,“我听娇娇说过这是南州进贡给朝廷的贡布,即使是有名的大布庄,每年也只有很少量的货,所以很多富贵人家都是找关系,托人求购。”

“意思是说宫里的公主娘娘,都是用这种料子做衣裳了。” 周氏眼睛放光,“那这十匹布定值不少银子吧。”

吴夏莲拉开了周氏,“老二媳妇,你手糙就别一直摸了,这么好的料子一会儿摸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