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5章 :镇北军败了(第3页)

有了金阙楼打头,另外两家也陆续派人登门。

到了十一月,天气已经开始冷了,街上的人都穿上了薄棉衣。

北边也频频传来消息,季容华阵亡,镇北军败了,四万多兵马降了永安王。

据说,是因为镇北王手下的三员大将内斗,才导致被敌方趁虚而入。

而永安王的云晓军杀过来的时候,那三人竟然不领兵迎敌,各自带了两万多人跑了。

逃走后,那些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犹如土匪一般。

其中一队人马还杀了一个县令,占领了一座县城。

最近城里都在传,云骁军不是谋反吗,为何不直入京都城,而是兵分三路线去围剿叛逃的败军。

姜念初在兰亭斋听了各种说法,可悲的是就是没有人觉得,永安王是因为不想看到叛军祸害无辜百姓。

天气越来越冷,城里的难民也越来越多,都是从北边和东边逃过来的。

云骁军和那些叛军打了一个多月,累及了几个州的百姓。

一时间,去年流民围城的情况好似重演了。

邢怀中下令各县开仓放粮,施粥赈灾,首要就是让这些人能活着度过寒冬。

张县令在城门口设了粥棚,早晚施粥,坚持了半个多月撑不住了。

他又不好意思跟自家夫人要银子买粮食,就学着邢怀中去跟城里的商贾化缘。

张县令不知道宋家如今也是富商了,这缘没有化到宋家。

不过姜念初来回县城几次,看着流民越来越多,和宋凛商量了一下,请人在云栖县和府城门口都设了两个粥棚。

两边都是在中午施粥,让流民吃上了一日三餐。

而且姜念初用的是从囤货里拿出来的粮食,囤的那一百多万斤大米,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除此之外,她还拿出一部分银子,定做了大批的棉衣棉被,分发给难民。

自从得了知府的赏赐后,宋家在云栖县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了。

姜念初这些事情做完后,令她没想到的是,不少富商也开始效仿,给流民施粥,发放过冬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