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舰走岷江,军临成都!

桂阳。

 

蒋琬正襟危坐在案几前,一丝不苟处理着郡中事务。

 

脚步声响起,郡丞从外边进来。

 

“收取食盐的情况如何?”

 

不等郡丞开口,蒋琬便搁下毛笔,率先开口发问。

 

郡丞欲言又止,蒋琬见状黯然,叹息道:

 

“看来情况非常不妙...”

 

“府君明鉴。”郡丞无奈道:“百姓们并不配合,对征盐之事全都装聋作哑,哪怕衙门的人上门收取,往往也是推三阻四,真赖不过去才拿出一星半点。”

 

襄樊、江夏两地前线吃紧,已经濒临断盐的边缘,不得已只能向江陵求助,奈何步骘与鲁肃也没什么好办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步骘、鲁肃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凭空变出食盐。

 

南郡已经征收一遍,百姓手中也没盐,最终这项任务只能落在荆南各郡身上。

 

江陵方面对荆南诸郡下令,命令各地太守在郡中征收食盐,先从百姓手上弄一些。

 

无论如何,要确保前线不能断盐,避免因此战败,乃至于荆州失守。

 

步骘与鲁肃在南郡民间征盐时,百姓们都非常配合。

 

不仅不会藏私,甚至会主动前来,把家中的剩余食盐送到衙门。

 

但同样的方式放到荆南,效果却变得差强人意。

 

“主公的恩德尚未惠及荆南。”蒋琬无可奈何。

 

周瑜入主荆州的时间太短,影响力尚未得到全境百姓的认可。

 

在南郡征盐顺利,是因为周瑜在江陵、襄阳推行免费的医疗教育,惠及南郡大量百姓。

 

自然而然,到了为难时刻,南郡百姓都有慷慨解囊的觉悟。

 

反观荆南方面,各项仁政、惠策尚未在当地推行。

 

周瑜之于荆南百姓,没有什么特别的恩惠,荆南百姓自然不买账。

 

“府君,要不强征吧?”郡丞忍不住道:“两害相权取其轻。”

 

“就算是强抢食盐,也要供给前线,否则荆州危矣!”

 

相较于前线战败,祸及整个荆州,强抢百姓食盐造成的危害,显然就不足为道。

 

“时间上来不及...”蒋琬摇头拒绝,“前线不仅需要大量食盐,同时还需要快速送达。”

 

挨家挨户强征,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资源与时间成本。

 

等完成这个过程,前线恐怕早就出问题了。

 

故而必须要百姓主动配合,主动来衙门送盐,时间上才能来得及。

 

“这怎么办?”郡丞为难道:“治中下了命令,荆南各郡都要拿出一定份额,这甚至是军令啊!”

 

步骘以治中身份,对荆南各郡下令。

 

这不是普通的政令,而是直接以军令的方式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