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钢铁的航迹,思想的碰撞

 “镇远号”的汽笛声如龙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启航,也撕裂了应天府港口数百年来的宁静。

 没有帆,巨大的船体却自行破开江水,涌动的白色浪花向两侧翻滚。两根高耸的烟囱喷吐着浓密的黑烟,如同两支指向天空的巨笔,书写着工业时代的第一行诗篇。

 船上的老水手们,一辈子与风帆和缆绳为伍,此刻却只能呆滞地抓着冰冷的钢铁栏杆,看着脚下这头巨兽以一种完全违背自然常理的速度,逆着江风,奔向大海。

 他们的世界观,正在被脚下钢铁甲板的每一次震动,无情地碾碎。

 舰桥之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左舵五度,航速提升至十二节,我们要在入夜前透过舟山群岛。”邓世昌的声音冷静而清晰,他的眼睛没有去看海面,而是紧盯着面前黄铜罗盘和一张铺开的精密海图。

 朱棣站在他身旁,双手负后,眼中燃烧着兴奋的火焰。他能感受到脚下锅炉传来的澎湃动力,那种将风浪踩在脚下的绝对掌控感,让他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邓舰长,”朱棣凭着多年的经验,看了一眼天边的云层,“今夜子时,风向转东南,我们若走外海航线,可借风力,航速至少能再快三节。”

 这是老一辈航海家的智慧,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邓世昌闻言,并未抬头,只是伸出戴着白手套的手指,在海图上轻轻一点。

 “王爷,根据气象部门透过电报传来的最新资料,东南方向三百里外有一个低压气旋正在形成,子时风力虽大,但浪高将超过五米。‘镇远号’虽不惧风浪,但会影响航速的稳定性,并额外消耗百分之十五的燃煤。”

 他又指向另一条用红线标注的航线。

 “走这条内海航道,虽然航程远了五十里,但全程风平浪静。我们的蒸汽机可以保持在最优功率输出,最终抵达时间,只会比您的方案晚半个时辰,但燃煤消耗,能节省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