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句重八,朱元璋当庭失态喝口汤就行
第217章 人间的烟火(第2页)
朱标循声走去。
屋里一个年轻的妇人呆呆的坐在床边,床上躺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正有气无力的哭嚎着,小脸憋得通红。
而那位母亲明明就在咫尺,却对孩子的哭声充耳不闻,眼神空洞的望着房梁。
这一幕像一根针,狠狠刺进了朱标的心里。
他想起了宋濂的话,想起了父皇那张粗糙却温暖的手掌,想起了陈玄教给他的那些关于“价值”与“秩序”的道理。
他忽然明白了。
自己错了。
他一直在试图“给予”他们什么,食物、音乐、希望……
但他忘了,在给予之前首先要做的是“连接”。
冷漠的根源是所有生命连接的断裂。
朱标没有再试图去叫醒那个妇人。
他默默的走到屋角那个冰冷的灶台前,那里还散落着一些潮湿的柴火。
他没有说话,只是蹲下身从怀中掏出火镰,一下一下笨拙的敲击着。
“啪嗒。”
一簇小小的火星溅到了干草上。
一缕青烟升起。
朱标轻轻吹着,直到一团小小的火焰在这死寂的屋中欢快的跳动起来。
他从自己的行囊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布袋,里面是他随身携带的口粮——一把炒米。
他将米倒进灶上的破锅里,舀了些水架在火上,然后就那么静静的坐着往灶膛里添着柴。
没有宏大的道理,没有慷慨的陈词。
只有一个最简单最平凡的动作。
生火,烧饭。
木柴燃烧的“噼啪”声,锅里水汽升腾的“咕嘟”声,混杂着米粒被煮熟的清香和淡淡的烟火气,开始在这间小屋里弥漫。
这是属于“家”的味道。
是属于“人间”的味道。
床边的妇人那双空洞的眼睛似乎动了一下。
她的鼻子轻轻翕动,仿佛在努力分辨这久违的气息。
一滴浑浊的泪毫无征兆的从她眼角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