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奔赴京海(第2页)

京州市委书记,在这个节骨眼上主动请缨去京海这个是非之地,他的意图是什么?

刘开疆也愣了一下,他审视着李达康。

对于李达康,他的观感很复杂。

这是一个不拉帮结派、只知道埋头搞gdp的“孤臣”,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难以掌控。

不过眼下,李达康的主动,对他来说利大于弊。

第一,李达康不是高育良的人,带上他,可以制衡高育良在京海的力量,尤其是祁同伟。

第二,李达康是汉东省常委,他的陪同,能分担一部分政治压力。

第三,李达康以作风强硬、敢于碰硬著称,有他在,京海那帮地方官僚或许不敢那么阳奉阴违。

电光火石之间,刘开疆就做出了决定。

他需要一个不是高育良派系的强力盟友。

“好!”

刘开疆立刻点头,脸上甚至挤出赞许的表情,“达康同志有担当!你把京州的事情安排一下,我们立刻出发!”

李达康的回答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展现了他雷厉风行的作风:“省长放心。京州的工作,我会立刻做出安排。光明区那个项目,我让丁义珍副市长先顶上,盯着进度,不会出问题的。”

他说得干脆利落,只是在安排一项日常工作,而不是去处理一场可能掀翻整个汉东官场的巨大危机。

这种镇定,与刘开疆外强中干的激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提到“丁义珍”,刘开疆的眼皮跳了一下,但此刻他也顾不上这些细枝末节了。

安排好京海的人选,刘开疆的目光扫向剩下的几位巨头。

他的权威似乎又回来了,声音也恢复了几分省长的威严。

他看向省检察院检察长季昌明和省政法委副书记何黎明。

“季检,黎明同志,”

刘开疆沉声道,“我和达康同志去京海之后,省里的稳定,就拜托二位了。检察院和政法委要协同育良同志,稳住局面,严防死守,绝不能让任何谣言扩散,引起社会恐慌。明白吗?”

季昌明推了推老花镜,稳重地点头:“请省长放心,我们知道该怎么做。”

他言简意赅,多一个字都没有。

这种时候,说得越多,错得越多。

何黎明也立刻表态:“坚决执行省委的决定。”

会议室里的气氛,从最初的恐慌猜忌,逐渐转变为一种临战前的紧张肃穆。

这些在官场沉浮多年的高级干部,一旦有了明确的指令,便迅速进入了各自的角色。

恐惧被暂时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名为“政治责任”的巨大压力。

刘开疆深吸一口气,最后一次环视众人,用一种近乎宣判的语气,下达了最后的通牒。

“同志们,我只说最后一点。”

他的声音不大,“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从现在开始,二十四小时!”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僵硬地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