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章 温馨
晚上,窗外已经是一片沉沉的黑。
沈墨华的书房却亮如白昼,四盏台灯从不同角度打在宽大的书桌上,把纳斯达克的k线图照得纤毫毕现。
屏幕上的绿色数字还在跳动,像一群不安分的萤火虫,映在他眼底,泛出冷冽的光。
书桌上堆着半人高的资料,《巴伦周刊》那期“51家必死互联网公司”的封面被单独抽出来,用磁贴粘在白板上,每个名字旁边都被红笔打了勾,只剩下两个还空着。
沈墨华的手指捏着一支铅笔,笔尖在“亚马逊”三个字上悬了很久,最终还是没落下——
这家公司的现金流虽然紧张,但物流体系的根基比看起来扎实,还没到必死的地步。
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
江风卷着潮气灌进来,带着点刺骨的冷,刚好让混沌的脑子清醒几分。
楼下的路灯亮着,把苏婉家的阳台照得明明灭灭。
回到书桌前,他重新点开交易软件。
屏幕上的仓位数据密密麻麻,红色的做多单和绿色的做空单交织在一起,像幅复杂的织锦。
三月建仓的49家公司,现在已经有32家股价腰斩,账面浮盈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足以让董事会那些老顽固闭紧挑剔的嘴。
但沈墨华的眉头却锁得更紧了。
他调出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周线图,铅笔在图上划出一道陡峭的下行线,然后在底部打了个问号。
泡沫破裂的速度比他预想的快,恐慌性抛售像雪崩一样蔓延,这种时候,往往会出现技术性反弹——
那些抄底的资金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以为摸到了底部,蜂拥而入,把股价暂时推上去。
“反弹是必然的,没记错的话就是9月。”
他对着空气低语,指尖在键盘上敲出一串代码,调出历史数据。
2000年3月的高点到现在,跌幅已经超过40%,按照以往的规律,反弹幅度可能达到15%到30%,足够让那些贪心的人以为“春天来了”。
他的目光扫过满屏的空头仓位数据,一旦反弹开始,这些仓位会成为众矢之的,那些急于回本的资金会抱团攻击,强行拉高股价,逼迫他平仓止损——这是华尔街常用的伎俩,把带杠杆的空头逼到绝境,再割一波韭菜。
“得留个诱饵。”
沈墨华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像猎人在布置陷阱。
他立刻拿起电话,打给美国的经纪商,布置下操作方案。
不一会儿,戴尔、思科、雅虎……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从持仓列表里消失,账面资金不断增加,像在收割成熟的庄稼。
每平掉一个仓位,他就会在白板上对应的名字上画个圈,动作干脆利落,不带一丝犹豫。
当最后一个仓位被平掉时,屏幕上的做空仓位占比定格在30%。
剩下的全是那些股价还没跌到位、但近期波动剧烈的公司——
它们就像挂在鱼钩上的肥肉,最能吸引抄底资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