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章 王座前(第3页)

他的手指在幕布上虚点,精准地落在3月15日的位置:“这一天,《巴伦周刊》发布看空报告,市场却普遍认为是‘技术性调整’,这就是我们建仓的最佳时机。”

他侧过身,目光扫过几位面露惊讶的董事,“当时很多人觉得互联网泡沫不会破,但数据不会说谎——用户增长跟不上估值膨胀,盈利模式全靠讲故事,这本身就是空中楼阁。”

投影切换到持仓明细,49只标的整齐排列:“我们选择的全是没有实质盈利的‘故事股’,雅虎、亚马逊这些被炒到天价的龙头,恰恰是泡沫最大的地方。”

他的语气里没有丝毫炫耀,像在陈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像吹气球,吹得越大,破的时候响声越脆。”

张仲礼在台下轻轻点头,拐杖在地板上敲出赞同的节奏。

沈曼云托着腮的手指微微收紧,看着沈墨华流畅切换投影的样子,突然想起沈绮说过的“代码即逻辑”,这孩子讲交易的样子,倒像在解析一段完美的程序。

“9月的反弹是关键。”

沈墨华调出分时图,红色的反弹曲线在绿色背景里格外刺眼,“当时很多机构跟风抄底,我们却平掉了80%仓位。”

他顿了顿,目光里闪过一丝锐利,“这不是撤退,是诱敌深入。市场越狂热,接盘的散户越多,最后的暴跌就越彻底——这是典型的心理博弈,我们要做的,就是等他们把‘子弹’打光。”

李董事忍不住插了句:“万一反弹持续呢?”

沈墨华看向他,眼神平静却有力量:“没有盈利支撑的反弹,就像没有根的浮萍。我们监测到当时散户入场量占比超过60%,这就是信号。”

简单直白,却让在座的老狐狸们都露出了然的神色。

投影最终定格在利润数据上,“43亿美元”几个大字在幕布上熠熠生辉。

沈墨华的目光重新扫过全场,声音依旧平稳:“整个过程,我们用杠杆放大收益,但通过动态调整仓位控制风险,最大回撤没超过5%。”

他摊开手,动作简洁有力,“简单说,就是用最小的风险,赚最确定的钱。”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空调的微风轻轻吹动窗帘。

所有董事的目光都停留在幕布上的数字,或是沈墨华那张冷静自信的脸上。

沈定邦放在桌下的手悄悄握紧——这就是他的儿子,在属于他的舞台上,光芒万丈。

沈墨华没有再多说,只是站在台前,等待着董事们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