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章 去部队避难(第2页)

李大栓被她这么一谢,一张老脸涨得通红,连连摆手:“谢啥,谢啥!这都是我该做的!你才是咱们村的大英雄!”

“行了,别在这儿贫了。”苏长友拿起桌上的草帽扣在头上,一挥手,“我们得马上出发。村里的事,你和李根给我盯紧了!”

“您就放心吧支书!”李大栓拍着胸脯保证。

从村委会出来,正是午后。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天上,海风带着咸腥的热气吹在脸上,有些黏腻。通往军港的路是土路,被来往的军车压得还算平整,走在上面,扬起一阵细细的黄土。

苏长友走在前面,步子迈得又大又稳,一点也看不出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苏晴晴抱着小包裹,跟在他身后,心里那根紧绷的弦,终于彻底松了下来。她看着老支书宽厚而笔直的背影,那顶旧草帽的帽檐随着他的步伐微微晃动,像一艘在风浪里稳定航行的船。

“晴晴。”苏长友没有回头,声音顺着风飘了过来。

“哎,支书伯伯。”

“你那个‘戴罪立功’的法子,很好。”苏长友的语气很平淡,“但是,人心隔肚皮。红旗村那边,我们只能给他们指个方向,具体怎么做,还得部队和县委去敲打。你以后,不要再把自己的聪明,这么轻易地摆在明面上了。”

“我记住了。”苏晴t晴低声应道。

她明白,老支书这是在教她在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藏锋守拙,远比锋芒毕露要安全得多。

两人一路无话,走了约莫半个多小时,视野豁然开朗。

一片蔚蓝的海湾出现在眼前,码头上停泊着几艘灰色的军舰,舰身上鲜红的八一军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远处,就是龙湾军港那座威严的大门,门口两旁,站着两名荷枪实弹的哨兵,身姿笔挺,如两尊雕塑。

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苏长友走到大门口,熟练地从怀里掏出自己的证件,递给上前询问的哨兵。

“同志,渔光村党支部书记苏长友,有紧急情况,要见师部贺参谋长。”他指了指身后的苏晴晴,“这位是苏晴晴同志,是重要当事人,需要跟我们一起进去。”

贺严的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得像一块被水浸透的铅块。

赵卫国站在办公桌前,腰杆挺得笔直,但紧攥的拳头和微微泛红的眼眶,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报告参谋长!人已经押送至师部临时审讯点。”赵卫国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刚从前线撤下来的火药味,“从他身上搜出五四式手枪一支,满仓子弹,另外还有备用弹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