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敦煌(第3页)
阎冬接过饼,咬了一口,渣子剌得喉咙疼,咽下去的时候像吞了钉子。
老太太没说话,只是看着城墙外的黄沙,眼神空落落的,她儿子上个月战死了,媳妇带着孙子逃了,没逃出去,听说被吐蕃兵抓了。
“婶子,回屋吧,风大。” 阎冬说。
老太太摇摇头,“我在这守着,万一吐蕃人来了,我还能扔块石头。”
城上悄无声息,有的士兵靠在断墙上,有的士兵躺在地上,他们手里的武器都攥在手里,这已经是习惯了,数年的战争,让他们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周围有人走过,都会让他们瞬间起身。
这也导致了许多相互残杀的情况发生。
经常有士兵在别人休息的时候经过,忽然被持刀砍死的。
如今,这些士兵都知道,若是吐蕃士兵再次来袭,他们大概率活不成,但也没人想走,家都在这,走了也没地方去。
阎冬走到城墙边,望着远处的沙丘。
风更大了,天更低了,沙砾拍在脸上,像是要钻入毛孔,躲避吐蕃人的兵锋。
他隐约间能看见吐蕃兵的帐篷,像一个个黑疙瘩,在黄沙里杵着。
城楼下的废墟中,传来几声孩子的哭,很快又没了声,大概是被大人捂住了嘴。怕吐蕃人听见。
“大人,天黑了,回去休息休息吧?”
阎忠走过来,手里拿着件破棉袄,想给阎冬披上。
阎冬摇头,“再守会。”
他攥紧了儿子阎平的刀,刀柄硌得手心疼。
他知道,下次吐蕃大军到来,这里就是他的死地,也是敦煌所有人的死地。
但他没有丝毫后悔,当初杀了王承业,选择守城,护着这些人,就算最后都死了,也比跪着降了强。
城头的破军旗吹得哗哗响,像是在哭,在哀嚎,像是在等最后一战。
阎冬望着远处的黄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等吐蕃人来,他就站在这城墙上,跟敦煌一起,死在这。
周怀的大军已经出发,兵马一万五千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骑兵,他将纳兰城和刻路城的战马全部整合,现在这就是一只以骑兵为主的大军,大概数量能在一万左右。
这数量极为可怖。
毕竟是集结整个西州四镇才凑出来的,除了甲胄配备尚不完全,却已经算是这个时代极为强大的一只军队了。
就比如噶尔钦陵麾下的两只大军,吐蕃狼骑和死士营,皆是由骑兵组成,就已经算是诺大吐蕃最强大的两只军队了,几乎是集全国之力。
而如今,周怀麾下就有一只万人骑兵,即便是如今的朝廷想要有如此“奢侈”的阵容,也是颇为艰难。
皆因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对朝廷的命令阴奉阳违,他们的军队压根不会听从朝廷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