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朔北风起,故人来访(第2页)
苏清柔眼圈一红,泪珠便滚了下来:“我听闻劲衍哥哥要驻守朔北,放心不下……他身子骨本就有旧伤,这里气候恶劣,我、我带了些家乡的药材和御寒的衣物,想给哥哥尽点心意。”她说着,示意身后跟着的老仆打开包袱,里面果然露出些药材和厚实的棉絮。
这番话滴水不漏,既点明了她与萧劲衍的“情分”,又把自己摆在了“关怀者”的位置,反衬得黄玉卿这个正牌夫人倒像是个局外人。
黄玉卿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将军有我照料,不劳苏小姐费心。营中不便,我让人给你安排个临时住处,你歇息几日便回京城吧。”她刻意加重了“回京城”三个字,态度疏离却强硬。
苏清柔却像没听懂似的,擦着眼泪道:“妹妹误会了,我绝无他意。只是……只是看到这里如此艰苦,心里实在难受。你看那些牧民,穿得那样单薄,孩子们也面黄肌瘦的……”她转头看向不远处蜷缩在土坯房边的几个牧民,声音哽咽,“我这里还有些干粮,分些给他们吧。”
说着,她不顾老仆的阻拦,亲自捧着一篮糕点走向牧民。那些牧民是附近部落投奔来的,因战乱丢了牛羊,日子过得确实艰难。见这位漂亮的中原女子竟亲自给他们送吃的,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快拿着吧,都是干净的。”苏清柔笑得温柔,将糕点塞到一个老婆婆手里,又摸出几枚铜钱递给一个瘦骨嶙峋的孩子,“买点热乎的东西吃。”
牧民们受宠若惊,连声道谢。有几个不懂中原礼节的,竟对着苏清柔作揖,嘴里念叨着“菩萨心肠”。
黄玉卿站在原地,看着苏清柔熟练地扮演着“善女”角色,眼神渐冷。她不是心疼那点糕点铜钱,而是看穿了苏清柔的算计——朔北牧民淳朴,最认“实在好”,苏清柔这是想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跟她抢民心。
“夫人,这苏小姐……”身边的婆子气得脸都红了。
“无妨。”黄玉卿淡淡道,“人心不是几块糕点就能收买的。去,把昨天刚磨好的玉米面和羊肉都搬到帐外,给牧民们分了,告诉他们,从今天起,跟着咱们营寨干活,管饱!”
“是!”婆子眼睛一亮,转身就去安排。
很快,几个士兵抬着大袋的玉米面和大块的羊肉过来,堆在空地上。黄玉卿走到牧民面前,声音清亮:“朔北苦寒,但只要肯出力,就不会饿肚子。男人们跟着士兵修堡垒,妇女们帮着缝补衣裳、照看孩子,老人能拾柴烧火的,每天都能领口粮,月底还有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