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靖王的“合作”
朔北的夜,沉得像一块浸透了墨汁的厚绒布,将白日里所有的喧嚣与生机都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将军府书房内,烛火摇曳,将黄玉卿和萧劲衍的身影长长地投在冰冷的墙壁上,沉默在两人之间流淌,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凝滞。少帝那封字迹稚嫩却字字千钧的密信,此刻正静静躺在书案一角,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灼烫着空气,也灼烫着他们的心。
“靖王……”萧劲衍低沉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剑冰冷的剑柄,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竟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抛出‘合作’的饵?”
黄玉卿的目光从窗外那片吞噬一切的黑暗收回,落在书案上另一封刚刚抵达、带着京城印记的密函上。靖王的信,措辞谦恭得近乎虚伪,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他“盛赞”朔北在黄玉卿治理下“物阜民丰,足为北境屏障”,随即笔锋一转,提出“官方贸易合作”的构想——由他靖王府出面,为朔北的“朔北模式”产物,特别是那名声鹊起的烈酒、果脯和改良耐寒作物种子,打通京中乃至江南的“黄金渠道”。条件?自然是“分成”与“技术共享”,尤其是酿酒秘方和种子培育之法,被他轻描淡写地称为“利国利民,当与天下共之”。
“他不是在谈合作,”黄玉卿的声音很轻,却像冰棱碎裂,带着刺骨的寒意,“他是在下套。”她拿起那封信,指腹拂过那精心雕琢的词句,仿佛能触摸到字缝里隐藏的毒刺。“‘官方渠道’?是想将朔北的经济命脉,牢牢攥在他靖王府手里。‘分成’?是明抢!‘技术共享’?更是釜底抽薪!一旦核心技术被他掌控,朔北便再无立足之本,彻底沦为他的附庸和提款机。”她猛地将信拍在案上,发出一声闷响,烛火随之剧烈一跳,映亮了她眼中翻涌的怒火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冽。这哪里是合作?这是赤裸裸的吞并!是苏清柔勾结流寇、散播谣言的阴谋失败后,换了一种更隐蔽、更致命的方式,要将朔北连根拔起!
萧劲衍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烛光在他刚毅的侧脸上投下浓重的阴影。“他打的算盘,比朔北的雪还冷!”他冷哼一声,声音里带着铁血将领特有的杀伐之气,“京中那些眼红我们产业的权贵,怕是早已在靖王身后蠢蠢欲动。他这是要借朝廷之势,行强夺之实!一旦应允,朔北便再无宁日,处处受制于人!”
黄玉卿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压下心头的激愤。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她走到巨大的沙盘前,那上面细致地标注着朔北的城镇、牧场、作坊、新建的蓄水池、水渠,甚至还有商会成立后,几条初步规划出的、通往邻近州府的商路。指尖轻轻划过代表“朔北商会”的标记,那是她联合牧民首领和商户,费尽心血才建立起来的堡垒,是朔北对抗外部倾销和压榨的盾牌。靖王的提议,无异于要将这盾牌从内部敲碎。
“不能应允。”她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朔北的根基,在于自主,在于军民一体,在于我们亲手建立的秩序。一旦依附于靖王,我们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她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萧劲衍,“但也不能直接撕破脸。靖王树大根深,在京中盘根错节,我们羽翼未丰,正面硬碰,只会两败俱伤,给北境的豺狼可乘之机。”
萧劲衍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你的意思是?”
“婉拒。”黄玉卿的唇角勾起一抹极淡、却异常锋利的弧度,“要婉拒得滴水不漏,让他抓不到任何把柄。同时……”她走到书案前,拿起笔,饱蘸浓墨,在一张素笺上迅速写下几行字,“我们得让朔北商会,真正‘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