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失魂滩(第3页)
我们在芦苇丛中穿行,越走越深。滩子里静得出奇,连风声到了这里都小了许多。脚下的泥土松软潮湿,踩上去几乎没有声音。
忽然,王老太手中的罗盘指针剧烈颤动起来。
“就在这附近。”王老太低声说,开始在西周仔细搜寻。
最终,我们在一丛特别茂密的芦苇根下,发现了一个半埋在上中的破旧木盒子。盒子己经腐朽不堪,里面似乎有些东西。
王老太小心地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些己经霉烂的布片,几枚锈蚀的铜钱,还有一个小小的、己经发黑的银锁片。
王老太拿起银锁片,仔细看了看上面模糊的刻字,叹了口气:“是个苦命的孩子。”
她转身问二叔:“小梅最近有没有表现出异常的喜好?或者特别想要什么东西?”
二叔想了想,突然说:“有!她前天突然说要吃桂花糕,说特别特别想。可小梅从来不爱吃甜食,而且这季节哪有桂花糕啊。”
王老太点点头:“这就是了。这锁片的主人,生前一定很喜欢桂花糕。”她顿了顿,又说:“这孩子的魂碎片沾上了小梅,所以小梅也有了她的喜好。”
处理的方式很简单但也很诡异:我们需要“超度”这个残魂,让它安心离去。
王老太让我们收集干芦苇,堆成一个小堆,然后将木盒及其中的物品放在堆上。她又让我们每人拿出一件随身物品,象征性地“赠送”给那个残魂。
“它只是孤独太久了,想找人做伴,不是恶意。”王老太说,“我们要让它知道,该走了。”
点燃芦苇堆时,王老太唱起了一首古老的安魂曲,调子悠长而哀伤,歌词听不清,却让人心里发酸。
火光中,我仿佛看到一个小女孩的身影在芦苇丛中一闪而过,脸上带着笑意,然后消失不见。
回到家时,小梅己经睡下了。第二天一早,她完全恢复了正常,对之前发生的事毫无记忆,只说自己做了个长长的梦,梦里有个小女孩请她吃桂花糕。
经过这几次事件,村里人对失魂滩更加敬畏。村里组织人手,在滩子周边围上了篱笆,立了警示牌,虽然不能完全阻止人进入,但至少是个提醒。
失魂滩的传说也渐渐传开,甚至引来了外面的专家。有说是地下有特殊磁场,影响人脑;有说是芦苇花粉致幻;还有说是沼气泄漏导致缺氧幻觉。
专家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但我记得王老太说过的话:“科学有科学的理,老辈有老辈的理,有时候说的是一回事,只是名头不同罢了。”
后来我离家求学工作,很少回村。去年回去看望年迈的爷爷,说起失魂滩,才知道那片滩子己经被填平了,盖起了养殖场。
“现在没人怕丢魂了,”爷爷笑着说,“现在人都怕没钱。”
我独自一人走到曾经的失魂滩所在地。养殖场的围墙高大整齐,完全看不出昔日芦苇荡的影子。
然而站在那儿,我依然能感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仿佛那些古老的魂灵仍在原地徘徊,不肯离去。
也许它们真的存在过,也许只是集体幻觉。但无论如何,失魂滩的故事连同它的恐怖与神秘,都己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埋在了水泥地面之下。
唯有在极安静的夜晚,当风吹过养殖场旁的几丛幸存芦苇,依然会发出唰啦啦的声响,像是低语,又像是叹息,提醒着人们:有些东西,不会因为看不见,就不存在。
世间万物,有形无形,皆有其魂。土地有魂,村庄有魂,河流有魂,芦苇亦有魂。我们以为填平了滩涂,盖起了厂房,驱散了迷信,却不知那不过是让失魂者失去了最后的归宿。
失魂滩不复存在,而今失魂人,又将何处寻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