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半夜莫学鬼叫(第3页)
张应龙不敢反驳,只好点头。
刘神婆住在邻村,是个小脚老太太,据说能通阴阳。夫妻俩提着一篮鸡蛋和两盒红糖上门说明来意。刘神婆眯着眼听完了,摇摇头。
“夜路上的东西不能随便招惹,更不能学它叫。”她瞪了张应龙一眼,“你这是自己请客上门啊。”
张应龙低着头不敢说话。
刘神婆叹口气,从里屋拿出一沓黄纸符、一捆香和一个小陶罐。交代了一番,收了钱物,跟着夫妻俩回了家。
到了张家,刘神婆西下查看,在院角停住了。她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点土放在鼻前闻了闻,脸色凝重。
“这东西怨气很重,不是一般的孤魂野鬼。”她说,“像是被困在路上的什么东西,你这一叫,它以为你邀请它呢。”
张应龙吓得腿软:“那、那怎么办?”
刘神婆没答话,只让王秀花准备一碗清水、三根新筷子和一个生鸡蛋。
天黑后,法事开始了。刘神婆在院中摆上香案,点燃三炷香,口中念念有词。她绕着院子西角撒米粒,每撒一处就贴一张符。
夫妻俩紧张地站在门口看着。
忽然,一阵阴风刮过,香火明明灭灭。刘神婆声音提高,语速加快,手中的陶罐不停摇晃。
就在这时,院角的黑暗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蠕动。看不清形状,但能感觉到那里有一团比夜色更浓的黑影。
刘神婆大喝一声,将陶罐口对准那黑影,另一只手抓起一把香灰撒过去。
黑影似乎扭曲了一下,发出一种极轻微的、像是叹息又像是啜泣的声音——尽管刘神婆事先说过这东西不会“说话”。
接着,那碗清水突然自己晃动起来,三根筷子首立在碗中,不住颤抖。生鸡蛋“咔嚓”一声裂开,流出的不是蛋清蛋黄,而是黑色的、粘稠的液体。
刘神婆额头上渗出冷汗,但她继续念咒,声音越来越急,越来越响。最后她猛地把陶罐往地上一扣,大喝:“收!”
一切突然静止了。
风停了,筷子倒下了,香火恢复正常燃烧。院角的黑影消失了。
刘神婆长舒一口气,擦擦汗:“好了,送走了。以后记住,夜路莫学鬼叫。”
她指着陶罐:“这东西我带走处理。你们今晚睡个安稳觉吧。”
夫妻俩千恩万谢,又塞给刘神婆一些钱。
那晚果然平安无事。
第二天,张应龙特意等到天光大亮才出门干活。路过村口时,他发现路边杨树下有一小片焦黑的痕迹,像是被火烧过,空气中还隐约有一股香灰味。
从此以后,张应龙再也不敢走夜路,更别说胡乱学声了。有时晚上睡在床上,听到什么怪声,他都紧闭嘴巴,抓老婆大灯的手不自觉颤抖,心里默念:“莫学鬼叫,莫学鬼叫...”
乡村的夜晚总是藏着许多未知,老人们传下来的规矩自有其道理。在这片土地上,有些界限不该跨越,有些声音不该回应,否则就会打破那层薄薄的屏障,让不该来到这个世界的东西,悄无声息地溜进来。
天地之间有杆秤,一头是阳,一头是阴。平衡微妙,敬畏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