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妈在哪儿,哪儿就是她的家
苏梨提着两条鲜活的鲫鱼,刚进门就吸引了一众知青的目光。
“苏梨,你抓鱼了?”李子扬第一个凑上前,眼睛里闪着亮光。
苏梨点点头,没多解释,也不想多做解释。
对知青院的知青,苏梨不想过多接触,毕竟因为别人饭量大就想把人赶出去的,这样的知青院没有结交的必要。
刘媛媛接过鱼,转身走到水缸边,开始收拾,宰杀、刮鳞、去膛、去腮,腌渍。
一顿操作行云流水,把众知青看的都愣住了。
苏梨忍不住一挑眉:这姑娘行,真的有当厨子的潜质,看到满意的食材,眼里都有了光。
“苏梨,没有油,咱只能清炖了。”
刘媛媛为难的看着她,“不过就是清炖,我也能给你炖出最好喝的汤。”
苏梨乐了:真是挖到宝了。
“你先做,油我想办法。”
苏梨想起来了:这个年代,每人每月二两油的指标。
很多家庭在做饭时都是用筷子点上几滴,聊胜于无。
菜盛到碗里很多连个油星子都看不见。
上午上工时,看到队里的社员,一个个黑黑瘦瘦的,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试想一个山窝窝里本来就耕地少,粮食产量低,吃不饱,再加上肚子没有油水,怎么会胖得起来?
不对,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计分员王大妮。′s·a~n,s+a^n_y+q/.-c*o*m+
身材不高,却圆滚滚的,还有一个大脸盘子,一看就不像是挨过饿的。
苏梨天马行空,正在胡思乱想。
“咦,怎么这么鲜?”
鱼的鲜香味儿直冲苏梨的鼻孔。正在吃饭的知青纷纷放下筷子。
钱小雨阴阳怪气的开口:“这鱼是从洼塘抓的,洼塘是集体的,这鱼也是集体的吧?”
话音刚落,几个女知青立即跟风:
“是啊,鱼是集体的,她怎么好意思吃独食?”
“要吃也得大家一起吃嘛,知青院就一口锅,鱼是集体的,柴是大家的……”
“再说,她还被评为先进个人,先进个人不是更应该团结同志吗?”
男知青虽然嘴上没有说话,但眼睛看着苏梨和刘媛媛,也全是满满的不赞同。
苏梨挑了挑眉,眼神一扫,脸上全是冷淡的笑意:“想吃?行啊,两毛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