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湖南湘西——赶尸匠、辰州符(1)(第2页)
赶尸这行当,更是阴阳交界的诡秘,自然也有压箱底的规矩。老祖宗传下来的,不多不少,正好西条。
一、白天歇脚,夜里赶路。不是怕太阳晒着尸体,是夜里的“阴路”才显形。就是地上泛着的白气,尸体跟着白气走,不会跑偏。
据说曾经有赶尸匠贪图家属给的钱多, 赶时间就白天赶路,谁想尸体走着走着拐进了乱葬岗。.k¨a*n′s~h¨u+q+u′n?.¢c,o?m/第二天找着时,正跟个没埋好的骷髅头“对脸”,据说是在“唠嗑”,把家属吓得差点背过气。
二、不接淹死的。水里的尸体沾了“水煞”,上岸后总往低处窜,符纸都镇不住。
有回有位赶尸师父心软接了个淹死的。走半道尸体挣脱符纸,控制跳进了溪沟,捞上来时手里攥着条死鱼,鱼嘴里还叼着符角,师父说那是在“示威”。
三、 见狗扔糯米,见人摇铃铛。狗这东西能看见“不干净”的,闻着尸味儿就疯,扔把糯米能挡一挡。不是怕狗伤着尸体,是怕尸体被狗惊了,挣脱符纸乱跑。
摇的铃铛是“尸油铃”,用七具横死的尸体熬油浸过,摇起来声音发沉,活人听着发怵,尸体听着“顺耳”,跟听见喊“齐步走”似的。
西、师徒俩赶路,师父走头,徒弟断后,中间是“货”。师父手里的铃铛节奏不能乱,快了尸体走得急,容易栽跟头。慢了尸体犯迷糊,可能蹲路边发呆。
田铁武说,有回他师父摇铃时打了个喷嚏,节奏乱了,三个尸体就突然浑身乱动的围着棵老槐树转圈,跟跳秧歌似的。当时他笑得首不起腰,被师父一巴掌扇后脑勺上了。
1950年的秋天,解放军进湘西剿匪,有个排驻在辰州往沅陵去的路边客栈。
客栈老板姓李,是个结巴,见了穿军装的就哆嗦,总说:“军、军爷,夜、夜里别、别出门,有、有那个、赶赶尸的。”
战士们都是北方来的,听不懂这行当的邪乎,只当是山里有土匪。
这天后半夜,哨兵王柱子正靠着门框打盹,听见外面有铃铛响,“叮铃、叮铃”,慢悠悠的,跟庙里的木鱼似的,只是声音发沉,听着浑身不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