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江西南昌——雷公坛村诅咒(1)

 在江西南昌湾里区招贤镇往西南走,翻过三座山,就到了雷公坛村。^k¨a·n?s¢h.u·h_e,z_i_.+c·o*m· 

 这村子藏在个山窝里,西周是连绵的丘陵,只有一条一尺来宽的土路通往外面。 

 据村里的老人说,这村子从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了,算到现在,有超过三百年的历史。 

 最早来这儿定居的是姓周的三兄弟。说是从湖南逃难过来的,看中了山窝里这片平地,还有山脚下那股常年不涸的泉水。 

 他们在这里砍树、开荒、盖房,慢慢就有了人家。 

 村子后面的山头上有块像泡菜坛子形状的巨石。每次遇到打雷的时候,雷总是喜欢在那石头上方炸开,所以老辈人就叫它雷公坛,村子也跟着叫了这名。 

 三百多年来,村子里的人是靠山吃饭。春天种水稻,秋天收玉米,山上的毛竹、茶叶、野果子,都是换钱的营生。 

 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也安稳。村里的土坯房一家挨着一家,鸡犬相闻,邻里和谐。 

 在村口有棵老樟树,树干粗的要三个壮汉才能环抱住,枝繁叶茂的,像把大伞,夏天的时候,村里人都爱在树下乘凉、聊天、做针线活。 

 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惊蛰那天,都要去后山的雷公坛烧香。说是祈求雷公保佑,别让雷劈坏了庄稼和房子。 

 香是用山上的柏树枝做的,纸是黄草纸,烧的时候要念叨着“雷公老爷,保平安,风调雨顺,谷满仓”。?鸿?特,小^说¨罔¨ ·蕪?错?内+容- 

 这规矩传了一代又一代,谁也说不清是从哪年开始的,只知道按规矩就是这么做。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村里有了变化。 

 来了工作组,分了田地,还盖了小学。年轻人开始出去当兵、上学,回来的人会讲外面的新鲜事。 

 但村子里的日子,还是慢悠悠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雷下雨的时候,大家最多就是赶紧收衣服、关门窗,从没觉得打雷是啥可怕的事。一首到20世纪80年代。 

 1982年夏天,是村里人记忆里第一个“不对劲”的夏天。 

 那年雨水特别多,从五月到七月,几乎没怎么见过太阳。山是绿的,墙是湿的,连人的骨头缝里都透着潮气。 

 出事那天是7月14日,农历六月十西。当天天阴,闷得人喘不过气。 

 李家住在村子东头,三间土坯房,院子里种着一棵石榴树。李建国在镇上的砖窑厂上班,媳妇王秀兰在家带两个孩子,大的七岁,小的刚满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