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开平邓边村——广东“第一鬼村”的老故事(6)

 六、守村人 

 现在的邓边村己经是彻底没有一个人居住了,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村里还有几个老人守在村子里。.幻\想\姬? !耕-新!醉^全! 

 那个时候,邓阿婆是几个守村人里最年长的,今年八十七了,头发全白了,用根青布带扎在脑后,脸上的皱纹很深。 

 她住的房子在村东头,是栋百年老房,青砖墙上爬着牵牛花,门框上贴着张褪了色的门神。 

 阿婆的日子过得简单,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拄着根枣木拐杖,先去村口的榕树底下转一圈,伸手摸一摸最粗的那根枝桠,嘴里念叨着:“阿福,今天没调皮吧?” 

 然后再去荒井边,把木板掀开条缝,往里面看一眼,又轻轻盖上,从竹篮里拿出个刚蒸好的红薯,放在井边的石头上,“小主,吃点热的。” 

 这竹篮是阿婆的宝贝,竹篾编的,把手处包着块蓝布,是她当年嫁过来时,她娘亲手给她编的。 

 竹篮里总装着些零碎东西。有时候是个红薯,有时候是块糖,有时候是束野菊花,都是给村里 “那些东西” 准备的。 

 村里人都说,阿婆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有次村里来了个收老物件的年轻人,想找阿婆买个民国时期的瓷碗,阿婆不卖,说那碗是给邓阿珍留的。 

 “她晚上会来喝口水,用惯这个碗了。” 

 当时那个年轻人以为阿婆是老糊涂了,笑了笑就走了。结果当天晚上,年轻人停在村口的三轮车不知怎么就翻了,车上的老物件碎了大半,他自己在村里走路也被摔的头破血流。·秒_彰¢踕.小^税_蛧` `已.发^布¢罪′薪.漳*劫¢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来阿婆这儿收东西。 

 阿婆的记性不太好,常忘了自己早饭吃没吃,却记得村里每个人的生日,包括那些早就不在了的。 

 每年清明节,她都会提着竹篮,去村后的山坳里,给邓阿福、邓阿珍、邓大牛他们的坟上添把土,放上块点心,嘴里絮絮叨叨地说:“阿福,别再爬树了,摔着疼。阿珍,约翰那坏人早遭报应了,你别再哭了。大牛,井里凉,别总坐着,上来晒晒太阳。” 

 有年冬天特别冷,下了场罕见的雪,邓边村的青砖房都盖了层白霜,榕树的枝桠上挂着冰棱。 

 阿婆早上起来,发现荒井边的红薯没了,木板被掀开了一角,井里的水面上结了层薄冰,冰面上放着个布娃娃 —— 青布脸,黑墨眼,针脚歪歪扭扭的,正是井里 “小主” 的那个。 

 阿婆没慌,慢慢走过去,把布娃娃捡起来,用袖子擦了擦上面的冰碴,轻声说:“天冷,别把娃娃冻着了。” 然后把布娃娃放进竹篮,又从里面拿出个热水袋,灌了点温水,放在井边,“暖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