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回:与往常一样(第2页)

“我们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就会失去意识。”

“……说得也是。看来你比我想象中做的心理准备更加充分啊。”

“抱着明天会更好的期待,但做好明天永远不会到来的准备。”九方泽漠然道,“这么多年,我都是用这种心态过来的。不提了。既然很快就要靠岸,你还是告诉我些研究所的事吧。虽然你说过,环境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信息聊胜于无,还是早做准备。”

莫惟明点了点头:“其实九爷之前说,会给我们研究所最新绘制的地图。只是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动静,我明天找机会问问。他们的地图根据前年勘探所绘制,应该说是最新、最具有权威性的。所以之前我才没急着那么早告诉你,我本想在得到纸质地图后看图说话。”

“这样吗……那也不必说具体的布局了。就告诉我,都有什么东西吧?”

“也好。”莫惟明伸出双臂,空手在面前比画,“我离开前……也就是大概十年前吧?那时研究所还有两栋建筑没有竣工。他们离得比较远。一个在园区西侧,一个在东侧。在此基础上,旧的功能区也进行了一些调整……”

所有实验项目都有详细的文字记录。经年累月,纸质文件的数量会是一笔天文数字。旧的档案层已经不再适用。为了统一管理,新大楼竣工后,所有原先分散管理、归档的文件,都会迁移到新的建筑去。

按照图纸所示,新档案楼是扁平式的建筑,仅有两层,但一楼都用于办公。而且,这种机密文件也不该放到人们最方便进出的地方。实际上,它是一座下沉建筑——它拥有更大的地,由工作人员调取。而机密程度较高的——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则放置于封锁严密的地下一层。

档案室不宜太高,是考虑到南国极端恶劣天气。有时会有台风,高而瘦长的建筑容易出事。而且还要考虑消防方面。如果楼层太高的话,失火时想要抢救高层的文件,就难如登天了。也考虑过海啸的情况,不过研究所的园区坐落于岛的内部,不至于出事。但若真有洪涝发生,地下的防水措施也十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