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自上而下的寒士(第2页)

  欧阳戎放下手边公务,翻了翻。

  一团三百人的编制,第三团实数二百九十余。

  “校尉苏骞、旗手谢黎,伍长……”

  欧阳戎垂目自语,大致扫了一遍。

  其中确实大多数是江州本地良家子。

  旋即,他带着这份名册,前去江州大堂的内库,循着名字和兵户,翻找户籍档案。

  欧阳戎随机抽出十几份,挨个找到他们留在江州的家属地址,

  记在册上,离开。

  翌日,欧阳戎唤来燕六郎,走去无人处,转头叮嘱一番。

  少顷,后者带着某本册子,出门而去……

  数日后,下午。

  江州大堂,正堂内,欧阳戎正伏案办公。

  燕六郎快步进门,身上的低调常服没来的及换,欧阳戎遣散其他人。

  燕六郎禀告了下这几日的调查。

  “明府,您给我的那些军属地址,除了搬迁离开的军属,其它都确有其户,

  “这两日我挨个打听了下,他们家中的儿郎,确实远在桂州囤田戍边。

  “并且最近一旬也有过一批家书传回,应当是在桂州那边,安然无事……”

  燕六郎事无巨细道。

  “看来是真的,没我想的那么复杂,应该不是什么卫氏那边的鬼蜮操作。”

  欧阳戎颔首,给燕六郎倒了杯茶,递出:九九小说

  “六郎辛苦了。”

  燕六郎忍不住赞道:“不辛苦,还是明府谨慎。”

  欧阳戎无奈摇头,嘀咕:“是被害妄想症才对……”

  少顷,燕六郎离开。

  欧阳戎长吐一口气,望了眼桌上那份驻扎桂州的第三团将士名单,

  他抿了下唇,直起腰杆,伸手去笔筒里挑了一根趁手的狼毫……

  欧阳戎如约上书一封奏折。

  控诉桂州大堂的失信延期之事,反对此等儿戏之举。

  只可惜,过去了一旬,这封奏折如同石沉大海。

  欧阳戎微微叹息。

  与上一次上书奏折的石沉大海不同,这一回,欧阳戎几乎猜到了结果。

  原因很简单,军务方面,在朝廷眼里,他并不具备什么权威,没有什么辉煌功绩。

  所以发言自然没有洪州朱都督、江州王冷然这些地方军事长官分量重。

  数日后,欧阳戎忙碌间隙,听陈参军小跑进来,贴耳禀告:

  “长史大人,蓝长史又来了,船只刚刚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