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二、容真的担忧(第3页)

  其实那一夜家宴,欧阳戎在饭桌上的语出惊人、挥斥方遒,是比较偏向战略理论,更像是高参、谋士。

  毕竟前世曾在键政群万年潜水窥屏,高眼界的嘴炮那肯定是一套一套,说三天三夜都不带重样。

  若是秦竞溱虚位让贤,让他作为统帅上场,其实还是有点小虚的,虽然战略判断可能并没有错。

  可是再好的战略也需要一个优秀扎实的执行者,理论再好,转为实操也是另一码事。

  不过秦竞溱、谢雪娥、谢令姜、秦缨他们好像就是很吃欧阳戎这一套,对其视野和战略惊为天人。

  这也是大乾、大周贵族政治的弊端,贵族精英垄断一定的知识渠道,一般寒士哪里能学到欧阳戎这种眼界知识。

  普罗大众从哪里学来这种十指不沾阳春水、也不利于科举考试的稀奇知识?

  以科举经试为目的导向,使得大部分寒士侧重的都是诗词歌赋、四书五经等上层精英们规划出的路子。

  所以面对于欧阳戎这个大异类,这些垄断军事、儒术、炼气术等稀缺知识的士族精英们,自然是被唬的一愣一愣的。

  况且欧阳戎的战略也没有错,在秦竞溱这种懂行人眼里可能极高,是领先时代的。

  虽然让他上可能颇虚,初次执行会有些笨拙生疏,缺乏实操历练,需要磕绊磨合,但是所幸,不用他马上来,秦竞溱这员老将最不差的就是实操。

  一位曾经大乾边军系统认证过的大周名将,含金量自不必说。

  因为秦竞溱也有自己的军事方法论,对欧阳戎的方法论更多的是对同类“厨子”的欣赏,是取长补短。

  当下秦竞溱亲自上场,正好方便欧阳戎悄悄学习军事实操,顺便补全一些前世、后世的认知差异。

  这些日子,他每日不缺席的观摩线报、后勤,认真看完后,勤动手做笔记,便是此理。

  欧阳戎有些知识体系领先时代不假,但是不去接地气,不融汇贯通,那也是白搭……

  所以学习不能停。

  这一点,欧阳戎十分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