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垦大强67

第3075章 燃油车的出路(第2页)

 叶雨泽揉了揉眉心,看看手里的一打资料。

 目前战士集团的车型谱系表,新能源车型占了大半,传统燃油车的图标旁都画了红色的星号,那是伊万团队标记的“待转型”型号。

 杨革勇笑了起来:“你这是不是自己把自己玩死?”

 叶雨泽无奈的摇摇头,时代的发展就是这样,如果新能源一路高歌猛进,那么,燃油车被淘汰是早晚的事儿。

 远远的来了一辆车,停到他们跟前,伊万怀里抱着一摞厚厚的图纸走了下来。

 进门就直奔主题:“您上次说要针对戈壁、高原这些新能源难以覆盖的地区做特型车,我们初步定了三个方向。”

 他把图纸在地上铺开,指着最上面那张三维模型图:

 “首先是沙漠作业车,基于原来的‘沙漠之舟’越野车改造,保留3.0t柴油发动机,但加装了全自动充放气系统,轮胎能在三分钟内从公路模式切换成沙地模式,底盘升高到45厘米,还加了防沙板和自带的脱困绞盘。”

 叶雨泽的手指在图纸上点了点:“军垦城周边的沙漠公路经常要维护,还有油田的勘探队,确实需要这种车。”

 “但光改硬件不够,西北的沙尘暴一来,电子设备很容易失灵,控制系统得做防沙密封处理。”

 “您说的这点我们考虑到了。”

 伊万翻到下一张图,“驾驶舱用了航天级别的密封技术,仪表盘和中控屏都加了防尘罩,连空调进风口都装了四重过滤系统。”

 “我们还跟中科院西北所合作,加了一套沙尘预警系统,能提前五十公里预判沙暴强度,自动切换到低速护航模式。”

 叶雨泽指着图纸上的参数:“油耗降了12%,扭矩却提高了80牛米,这发动机是重新调校过的?”

 伊万赶紧点头:“叶总您眼神真准,我们把原来的直列六缸改成了v型八缸,虽然排量没变,但燃烧效率提升了不少。”

 “而且考虑到偏远地区加油难,油箱扩容到180升,满油能跑1200公里,相当于从敦煌到wLmQ不用中途加油。”

 伊万补充道:“我们还打算跟军垦城的农牧业公司合作,在车斗里加一套可拆卸的冷藏箱,牧民拉牛羊肉去县城赶集,能保证24小时新鲜,这比他们现在用的三轮车靠谱多了。”

 杨革勇突然拍了下桌子:“我给你们加个需求,非洲那边的油田工人反映,雨季时土路特别滑,普通四驱车容易陷进去。能不能加个履带转换装置?”

 “平时用轮胎跑公路,到了泥泞地就换成履带,半小时内搞定那种。”

 伊万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好!我们之前就在研究模块化设计,正好可以把履带组件做成选装件。不过成本会上去不少……”

 “成本不是问题。”

 叶雨泽打断他,“这些特型车本来就不是走量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

 “你算算,一台车能让勘探队的工作效率提高多少,能让牧民少损失多少收入,这账比卖车赚钱更划算。”

 正说着,亦菲打来了视频电话,镜头里是军垦城刚建成的新能源充电桩基地。

 “爸,你们战士集团的充电桩太受欢迎了,就是有个问题,牧区太分散,拉线成本太高,好多地方还是覆盖不到。”

 叶雨泽看向伊万:“听见了吗?这就是第二个方向——移动充电车。”

 “用燃油车做底盘,装一套小型发电机组,能同时给五辆新能源车充电,续航里程保证在500公里以上,这样就能跑遍牧区了。”

 伊万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来:“还可以加装光伏板,白天利用太阳能发电,晚上用发电机,更省油。”

 “不光是充电。”叶雨泽指着窗外远处的棉田:

 “农忙时收割机经常在田里抛锚,移动充电车还能当应急电源,给维修工具供电,甚至能带动小型脱粒机,一机多用才好。”

 接下来的三个月,战士汽车集团的研发车间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伊万带着团队几乎住在了厂里,每天都有新的问题冒出来。

 高原地区发动机供氧不足怎么办?

 零下四十度的严寒里,柴油会结冰怎么解决?

 边境巡逻车需要加装哪些特殊设备?

 伊万每周都去车间蹲点,有时还会拉着叶雨泽一起去。

 叶雨泽虽然不懂汽车技术,但总能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提出建议:

 “巡逻车的座椅得改改,战士们在车里待十几个小时,腰受不了,得加个可调节的腰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