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不是说服,而是筛选
百老汇42街214号,新阿姆斯特丹剧院内,一场音乐剧刚刚落幕,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
作为台下观众的一员,羽生秀树一边鼓掌,一边对身边的红发美女格蕾·海斯说。
“真是一场精彩的表演。”
他这话倒并非客套的吹捧,因为刚刚观看的是百老汇1980首演,当年便荣获托尼奖最佳音乐剧的《42街》。
其剧中的集体美式踢踏舞场面,绝对是音乐剧行业的标杆。
不过音乐剧虽好,但剧院的上座率却不高。
至于原因,刚刚与彼得·彼得森谈完,看过一些资料的羽生秀树多少知道一些。
这家新阿姆斯特丹剧院建造于1902至1903年之间,是百老汇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剧院之一。
其实就算不看时间,只看剧院的名字,也能看出这家剧院的历史。
因为纽约这片土地,在大航海殖民时代的十七世纪,原本是由荷兰率先殖民的,荷兰人为这里取的名字就叫新阿姆斯特丹。
如今纽约的名字,是英国夺取之后重新命名的。
新阿姆斯特丹剧院曾经也有过辉煌,但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受经济影响曾经短暂关闭。
等到重新营业时,却遇到了电影行业迅猛发展,让新阿姆斯特丹剧院再次陷入了经营困境。
之后新阿姆斯特丹剧院数次易手,甚至一度当做电影院使用,当然这也是很多百老汇剧院经营困难时的常规操作。
可即便如此,新阿姆斯特丹剧院依旧没能存活下来,在四年前宣布破产,经过一系列的破产重组,最终被隶属纽约官方的纽约城市发展公司收购。
成为了纽约的“国企”之后,新阿姆斯特丹剧院一直处于半停业状态,没有了固定演出。
偶尔的表演,也只能算是纽约的文化展示。
这也是为何,今天彼得·彼得森的剧院投资组合产品里,没有新阿姆斯特丹剧院的原因。
因为它的控制权在官方,不方便进行一些“灵活”的商业操作。
不过对于新阿姆斯特丹剧院,羽生秀树的前世记忆其实还有些信息。
那便是这家剧院在停业到九十年代中期后,随着百老汇重新焕发活力,新阿姆斯特丹剧院也迎来了重启。
好莱坞巨头迪士尼,出于推广ip,增加周边盈利的考虑,与纽约城市发展公司合作,重启了新阿姆斯特丹剧院。
然后便在这里推出了《狮子王》、《阿拉丁》等百老汇游客必打卡的迪士尼经典音乐剧。
受益于迪士尼强大的宣传实力,以及音乐剧原著动画片的引流,新阿姆斯特丹剧院重启之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至于后来受到口罩影响,整个百老汇再次陷入经营困境,那都是未来的事情,羽生秀树现在也没必要多想。
面对羽生秀树的称赞,格蕾·海斯表示,“42街确实是百老汇的代表作,也是阿美利卡文化的体现。”
对于格蕾·海斯的话,羽生秀树不置可否。
《42街》故事里所展示的,确实是是阿美利卡黄金时代的精气神。
但到了今时今日,这股子可以用“美国梦”来形容的精气神,已经步入最后阶段。
而且要不了多久,就只能在电影里才看到了。
当然,这种发展对于羽生秀树这样的资本家而言,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种好事。
毕竟老大哥不走,阿美利卡昂扬向上,他这样的资本家在哪都要受到“剥削”。
两人说话间,已经随着其他客人一起,走出了新阿姆斯特丹剧院。
羽生秀树看了看漆黑的天色,再看看马尔科开到路边的劳斯莱斯,然后对身边的格蕾·海斯说。
“格蕾小姐,需要我的司机先送你回家吗?”
就在格蕾·海斯邀请他看歌剧的时候,彼得·彼得森那老狐狸便找了个理由先离开了。
羽生秀树这位花丛老手,又岂会看不出,彼得·彼得森是故意给他和格蕾·海斯创造独处条件。
但不得不说,这位红发美人很对他的胃口,若是能够勾搭一二,渣男也同样不会拒绝。
礼貌性的询问只是试探,接下来就要看对方的反应了。
下一刻,格蕾·海斯的回答声响起,“时间还早,seraphi先生不请我喝一杯吗?”
有戏!
美女这样说,羽生秀树当即回答,“我对附近不太熟,不如格蕾推小姐荐个喝酒的地方如何?”
“我听说先生居住的酒店内,就有一个不错的酒吧。”
格蕾·海斯如此直接,让羽生秀树都没想到。
不过美女都送上门了,身为渣男的他自然不会往外推。
“是吗,我竟然都不知道,那今天必须和格蕾小姐一起去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