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谨慎的羽生秀树(第3页)

 

不过熟知未来的羽生秀树却知晓,百老汇接下来会拿到和伦敦西区一样的剧本。

 

虽然百老汇传统的运作机制已经无力维持,但却会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致使阿美利卡成为所谓的“灯塔”。

 

然后作为灯塔文化符号代表之一的百老汇,直接受到了海外的狂热的追捧,从单纯的文化符号,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旅游”符号。

 

近些年,这种情况已经出现。

 

但接下来才是关键。

 

随着老大哥的离开,海湾那边的战争又震撼了全世界,这种情况将会被催化到极限。

 

好莱坞大片出海,横扫全世界,疯狂输出阿美利卡文化与价值观。

 

而百老汇也因此吃到了巨大的红利,帮助它在原本机制极尽崩溃的情况下,进入了又一个辉煌。

 

想到这里,羽生秀树对于彼得·彼得森的投资,突然多了一些兴趣。

 

趁着低潮期入场,趁着“西风”高涨肯定能获得丰厚的汇报。

 

而羽生秀树还意识到一件事,那便是投资百老汇,给他带来的绝非直接金钱收益那么简单。

 

首先,投资百老汇,可以让他更方便的获取百老汇剧目的电影改编权。

 

虽然随着大片时代来临,百老汇剧目的改编在好劳务日渐式微,但偶尔也会有不错的剧目故事,适合在冲奖赛道上发力。

 

其次,未来百老汇作为阿美利卡对外展示得重要“文化”舞台之一,同样可以作为一个帮他推广ip的舞台。

 

举个例子,演出漫威故事的舞台剧。

 

不过这似乎不会被某些坚持传统的百老汇剧院接受。

 

但没关系,内百老汇不成,他就再投资外百老汇剧场。

 

到时候只要剧目能取得成功,财帛动人心之下,他就不信其他剧场不会跟进。

 

这种情况下,无疑会加速这些ip在北美,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速度。

 

想到这里,他缓缓开口道。

 

“彼得,我对这些投资很感兴趣,但觉得有些投资不够合理。”

 

彼得·彼得森赶忙问,“比如呢?”

 

羽生秀树说,“比如这份剧场投资,有些剧院虽然在内百老汇,但本身却毫无价值,甚至还不如外百老汇的热门剧场。”

 

听到羽生秀树的话,彼得·彼得森摊摊手道,“seraphi,这很合理,因为这就是投资组合的意义。

 

就好像好莱坞的电影拼盘投资一样,你作为环球影业的老板,应该很清楚这点。”

 

羽生秀树当然知道彼得·彼得森在说什么,这种组合投资,肯定是将优质投资和劣质投资打包起来出售。

 

只是羽生秀树很好奇,彼得·彼得森这家伙到底是如何与百老汇的投资人沟通的。

 

不过他知道百老汇背后有剧院联盟,以及剧院管理公司,或许这些势力和彼得·彼得森达成了某些协议。

 

可即便如此,却也不代表他愿意接受彼得·彼得森提供的投资组合。

 

羽生秀树拿过资料,用笔在纸上圈定了多个剧院的名称,然后对彼得·彼得森说,“如果我投资的话,这个投资组合里,我只愿意接受这几个剧院。”

 

彼得·彼得森眼看羽生秀树提出条件,并且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彼得·彼得森非但不恼火,反而异常开心。

 

因为羽生秀树既然愿意提条件,那就证明羽生秀树是真心想要投资的。

 

比起投资组合的变化,他其实更看重的是投资成功。

 

如今百老汇日子不好过,有些投资人着急脱手,有些人则急需要资金支持,所以才会联系上他,并给予高昂的回报。

 

羽生秀树这位从事娱乐传媒行业的超级富豪,不管对百老汇,还是他而言,都是最优的人选。

 

彼得·彼得森笑道,“seraphi,只是这几家的话,你知道是不肯能的。”

 

羽生秀树强势道,“彼得,我是投资人,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彼得·彼得森又圈了几个剧院名字劝道,“不如再加上这几家如何?”

 

羽生秀树轻笑道,“呵呵,那你还不如帮我添几家外百老汇的剧院呢。”

 

彼得·彼得森惊喜道,“你对外百老汇也感兴趣?”

 

羽生秀树说,“只要能赚钱的投资,我都感兴趣。”

 

“那不如……”

 

“可以,不过……”

 

……

 

就这样,两个人围绕投资进行各种拉扯,直到临近傍晚才告一段落。

 

不是因为投资已经敲定,这么大的投资,根本不肯能如此快就确定。

 

接下来,彼得·彼得森还会根据羽生秀树的要求,重新制定搭配投资组合。

 

而羽生秀树也会安排手下,对投资进行详细的调查,然后接替他与彼得·彼得森进行接触。

 

只能说了,这项投资才刚刚开始而已。

 

咖啡店内,彼得·彼得森收起资料对羽生秀树说,“seraphi,你可真是谨慎。”

 

“数亿美元的投资,当然值得我谨慎。”

 

羽生秀树虽然有钱,但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然后就在这时,一直充当花瓶,全程都没说几句话的格蕾·海斯,却突然冲羽生秀树发出邀请。

 

“既然seraphi先生到百老汇了,不如一起去看场演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