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格沃茨转悠的日子榴莲只吃皮
第676章 要不停你的课(第2页)
查尔斯解释道:“如果霍格沃茨同意合作,理论上,持有这个终端的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阅图书馆禁书区以外几乎所有藏书。”
“如果有授权,它也可以查阅禁书区。”
量产引发质变,弗立维教授瞬间明白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
三五本书不算什么,但如果每个学生和教授都能随身携带这样一个终端,知识的获取将不再受时空限制。
“不过,”查尔斯耸了耸肩,“这项技术才刚刚起步,除了技术本身需要完善,版权、合作、魔法化标准等问题更是堆积如山,我们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正式提出请求:“我想请教授帮忙试用这个终端原型,从顶尖魔咒学家的角度,测试魔法层面的缺陷,用户体验的不足,特别是复杂魔法环境下的链接的稳定性和信息传输的保真度。”
“我们正在筹建专属图书馆,初期馆藏以市面流行书籍为主,更多经典著作由布莱克负责与作者、出版社洽谈版权。”
弗立维教授听得大致上明白了,但还有些许不明白的地方,于是问道:“你是说,只要魔法图书馆收录了某本书,用户就能通过这个终端随时阅读?”
“是的,”查尔斯肯定地回道,“这个系统本质上和通讯笔记本差不多,只是接收的不是朋友发来的消息,而是书的内容。”
教授若有所思地说:“照这么说,以后人们只需要购买你的终端,就不再需要光顾丽痕书店了?”
在他想来,有了这本魔法书以后,新出的书只要查尔斯的图书馆买了,也就相当于自己买了,那谁还去丽痕书店呢?
查尔斯笑着摇头说:“不会,作者和出版社的权益必须保障。”
“对于出版多年的书籍,我们可以买断版权,作为基础资源免费向用户开放。”
“但对于新书,用户仍需付费购买阅读权限,过程会像使用美味桌布一样便捷。”
弗立维教授赞同地点头说:“理应如此,如果阅读书籍都不再付钱,作者失去经济来源,最终只会导致创作源泉枯竭。”
这时,查尔斯的表情变得微妙:“教授,您有没有考虑过亲自撰写一部著作?”
以弗立维教授在魔咒学领域的造诣和霍格沃茨院长的名望,若出书必定大受欢迎。
谁知,教授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片刻后消失,然后摇头说:“撰写大部头著作?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
“有人建议我将研究论文结集出版,但整理稿件、联系出版社、商谈合约、监督印刷、市场推广等等,这些烦琐事务实在让人望而却步。”
“而且,出版书籍是有风险的。”
“如果内容不够吸引人,卖不出去,印刷过多积压仓库,亏损可不小。”
“这是阻碍许多学者著书立说的最大障碍。”
他话锋一转,说道:“当然也有变通办法,比如先在杂志上连载试探反响,再考虑出版单行本,这样能降低风险。”
显然他对出版行业早有了解,心中或许一直埋藏着著书立说的种子。
“如果有授权,它也可以查阅禁书区。”
量产引发质变,弗立维教授瞬间明白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
三五本书不算什么,但如果每个学生和教授都能随身携带这样一个终端,知识的获取将不再受时空限制。
“不过,”查尔斯耸了耸肩,“这项技术才刚刚起步,除了技术本身需要完善,版权、合作、魔法化标准等问题更是堆积如山,我们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正式提出请求:“我想请教授帮忙试用这个终端原型,从顶尖魔咒学家的角度,测试魔法层面的缺陷,用户体验的不足,特别是复杂魔法环境下的链接的稳定性和信息传输的保真度。”
“我们正在筹建专属图书馆,初期馆藏以市面流行书籍为主,更多经典著作由布莱克负责与作者、出版社洽谈版权。”
弗立维教授听得大致上明白了,但还有些许不明白的地方,于是问道:“你是说,只要魔法图书馆收录了某本书,用户就能通过这个终端随时阅读?”
“是的,”查尔斯肯定地回道,“这个系统本质上和通讯笔记本差不多,只是接收的不是朋友发来的消息,而是书的内容。”
教授若有所思地说:“照这么说,以后人们只需要购买你的终端,就不再需要光顾丽痕书店了?”
在他想来,有了这本魔法书以后,新出的书只要查尔斯的图书馆买了,也就相当于自己买了,那谁还去丽痕书店呢?
查尔斯笑着摇头说:“不会,作者和出版社的权益必须保障。”
“对于出版多年的书籍,我们可以买断版权,作为基础资源免费向用户开放。”
“但对于新书,用户仍需付费购买阅读权限,过程会像使用美味桌布一样便捷。”
弗立维教授赞同地点头说:“理应如此,如果阅读书籍都不再付钱,作者失去经济来源,最终只会导致创作源泉枯竭。”
这时,查尔斯的表情变得微妙:“教授,您有没有考虑过亲自撰写一部著作?”
以弗立维教授在魔咒学领域的造诣和霍格沃茨院长的名望,若出书必定大受欢迎。
谁知,教授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片刻后消失,然后摇头说:“撰写大部头著作?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
“有人建议我将研究论文结集出版,但整理稿件、联系出版社、商谈合约、监督印刷、市场推广等等,这些烦琐事务实在让人望而却步。”
“而且,出版书籍是有风险的。”
“如果内容不够吸引人,卖不出去,印刷过多积压仓库,亏损可不小。”
“这是阻碍许多学者著书立说的最大障碍。”
他话锋一转,说道:“当然也有变通办法,比如先在杂志上连载试探反响,再考虑出版单行本,这样能降低风险。”
显然他对出版行业早有了解,心中或许一直埋藏着著书立说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