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命令与征服拉丁海十三郎

第1409章 ,我还是太善良了(第2页)

 

“我要怎麽相信你?”

 

“我可以将所有的细节,原原本本的写下来。”

 

“好。”

 

张庸点点头。

 

安排人将对方带走。去写回忆录。

 

同时,在处决名单上暂时将对方划掉。留着慢慢写。会有更多人睡不着。

 

“我也知道很多细节……”

 

“我知道索芝山的……”

 

“我知道周樊祖的……”

 

发现有活命机会,其他人急忙大叫起来。

 

他们提到的名字,都在今晚七人名单上。

 

张庸悻悻皱眉。

 

果然,自己之前的判断没有错。

 

如果不是日寇给了巨大的好处,那些人,不可能那麽快跳出来。

 

汪兆铭暂时都还没有表现的那麽明显呢!

 

老汪叛逃,那是明年的事了。是在武汉丶广州陷落以后。抗战进入最黑暗时期。

 

39年丶40年,是全华夏最最黑暗的两年。

 

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大片国土沦丧。

 

后方风雨飘摇。

 

甚至有人开始编写史书,做好亡国的准备了。

 

“铃铃铃……”

 

“铃铃铃……”

 

忽然间,电话响。声音很引人瞩目。

 

张庸:???

 

哦?真的有人给自己来电话?

 

好啊!

 

看看到底是谁。

 

拿起话筒。发现是徐恩曾打来的。

 

失望。

 

你没事打什麽电话?

 

很有空吗?

 

七人名单,都处理完毕了?

 

“什麽事?”

 

“专员……”

 

“说。”

 

“周樊祖抓到了,他愿意……”

 

“枪决。”

 

“这……”

 

“他不死。你就死。”

 

“明白。”

 

“其他六个人呢?”

 

“都死了。”

 

“这七个人,要是天亮以后发现谁还活着,你就下去代替他。我亲自执行。”

 

“是……”

 

砰!

 

砰!

 

那边传来枪响。

 

然后徐恩曾的声音传来:“专员,处理完毕。”

 

“好。”张庸将话筒放下。

 

神情木然。

 

这七个人,必须死。

 

就算是玉皇大帝丶如来佛祖同时驾临,也必须死。

 

谁说的?

 

他张庸说的。

 

这七个人不死,徐恩曾就得死。

 

看看时间。

 

快五点了。

 

“开始吧!”

 

“是。”

 

剩下的都是没有什麽地位的汉奸。都懒得审问。直接毙了。

 

今晚的中央党部门口,必须用汉奸和日谍的鲜血清洗一遍。

 

五点整。

 

“行刑!”

 

“是!”

 

砰砰砰……

 

砰砰砰……

 

一阵激烈的枪响。

第一批汉奸被枪决。然后是第二批。

 

砰砰砰……

 

砰砰砰……

 

然后是第三批……

 

第四批……

 

张庸默默看着眼前的电话。

 

自从电话装好以后,就徐恩曾打进来一次。

 

说明电话是好的。可以打出去,可以打进来。但是,始终没有人打进来。

 

可惜了……

 

如果有人打电话来求情多好。

 

如果是汪院长来电话就更好了。自己可以好好的和他聊聊。

 

拿起红笔。

 

挨个打叉。

 

这就是出卖国家,出卖民族的代价。

 

“报告。”

 

“说。”

 

“他们招供了。”

 

“好。”

 

原来,是那两个高参终于开始供述。

 

他们知道是谁泄密的沉船计划。还知道其他很多内幕。

 

一部分供词被呈上来。确实如此。

 

“谷司令。”

 

“在。”

 

“这两个人,交给你们拘押。没有我的命令,不许他和外界接触。”

 

“好。”

 

谷正伦立刻去安排。

 

今晚,他给自己的定义,就是一个工具人。

 

事实上,他觉得自己的表现还不错。

 

那些家伙,之前不肯招供,但是到了张庸的面前,就全部甩出来了。

 

按照他们的供述,接下来好多天,张庸都有得忙。

 

这一波清扫下来,重庆应该可以消停一段时间了。

 

“带上来。”

 

“是!”

 

最后处置的是五个日谍。

 

都被五花大绑。嘴巴里面塞着破布。神情萎靡。

 

张庸摆摆手。让人将破布扯掉。

 

咬舌自杀?随便。

 

自杀死了。还不用浪费子弹。

 

结果……

 

没有日谍自杀。

 

张庸缓缓的用日语说道:“故乡的樱花开了……”

 

五个日谍抬头。疑惑。

 

沉默。

 

“北海道的雪,富士山的樱花,镰仓大佛,京都清水寺,伏见稻荷大社……”

 

张庸缓缓的说道。

 

五个日谍低着头。浑身颤抖。

 

“执行。”

 

“是!”

 

宪兵上来将人抓走。

 

绞刑架已经准备好。就等执行。

 

“我说,我说……”

 

一个日谍忽然叫道。

 

它拼命的摆手。表示自己有情报要说。

 

然而,张庸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