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1章 ,你下命令吧!(第2页)
加上国军大量扩编,军费来源基本上只能依靠拼命的印法币了。
老蒋肯定没办法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外国人的援助贷款,也不可能直接给钱的。都是换成实物送来的。
比如说苏联人的贷款。全部都换成武器弹药了。
此时此刻,估计87师、88师的粮饷,都需要拖一拖。应该是不可能及时发放到位的。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可以说是国军最艰难的两次会战。
新兵多……
粮饷不足……
半壁江山沦丧……
要钱没钱……
要人没人……
要武器没武器……
现在,仅仅是艰难的开始。往后,都是苦日子啊……
“报告,军长来了。”
“哦”
张庸心思一动。
居然是冯治安来了还真没注意。
雷达地图没有太大动静。的确是显示有白点到来。但是不多。
看来,这位冯军长,也是喜欢轻车简从的。
“冯治安……”
张庸在脑海里努力回忆后世有关冯的资料。
很显然,有一件大事,冯脱不了关系。
这件大事,就是何基丰、张克峡起义。
他们两个,都是冯治安的部下。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可以说,这三人组,是足足合作了十几年的。相互间知根知底。起义的事,冯不可能完全不知。
他没有制止。但是也没有参与。给起义提供了便利。却又置身事外。
只能说,人都是有局限性的。很多时候,都无法看清未来的路。哪怕是淮海战役已经打响。
“军长。”
“军长。”
很快,冯治安出现了。
的确是轻车简从。骑马来的。只带了十几个警卫。
都是西北军出身,最拿手的本领,估计就是骑马。
冯治安在远处下马,朝张庸快步走来。
张庸也热情的上前来。
“张专员。”
“冯军长。”
冯治安主动伸手。
张庸先立正。行礼。然后才热情的和对方握手。
无论将来功过如何,眼前这位,是积极抗日的。
在卢沟桥事变以后,二十九军的很多战斗,都是冯治安指挥的。水平可能不咋的。但是态度很坚决。
从天津卫打到北平外围,又从北平一路打到黄河以北,现在又来到蒙城。
他指挥的77军,确实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了。
战绩或许一般。但是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
“请。”
“请。”
两人来到前线。
没什么好聊的。只有打仗。
目标都是很清楚的。就是尽快的收复蒙城。
其实,蒙城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县城。都没有像样的城墙的。
然而,在当时,这样的城镇,就是据点。占领这样的城镇,就能控制周围一大片。
“张专员,我受廖总司令的委托,前来协助专员……”
“冯军长,你说反了。是我来协助你们。”
“那我们就同心协力,将蒙城拿下。以竟全功。”
“蒙城里面还有多少老百姓”
“没有了。都撤了。”
“那就好。”
张庸点点头。
既然没有老百姓,那就炮火覆盖吧。
那些土造的107火箭炮,是真的没什么准头。只能大面积覆盖。
如果城内有老百姓,那……
幸好没有。
“参谋长。”
“到。”
“和专员详细说说日寇兵力部署。”
“是。”
参谋长上来,和张庸介绍。
日寇驻守蒙城的,是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
这是已经知道的资料。但是,日寇到底有多少兵力,无法详细得知。
国军的情报能力,向来都很糟糕。
以前,连红党的情报都搞不清楚,何况是日寇
很多时候,只能靠猜。
猜对有奖。猜错送命。
“综合判断,日寇可能在三万人以上……”
“多少”
“三万。或者四万。”
“呃……”
张庸无语。
开玩笑呢!
三万日寇!
怎么可能
第六师团不可能全部驻守蒙城这么一个小地方。
哪怕是第六师团全部满编,也不可能有三万人!
日寇也不是老鼠。不可能一下就生一窝。即使后方可以快速补充,最多也是补充到战前的水平。
即使是开战之前,第六师团也没有三万人啊!何况是四万
参谋长于是简单解释。都是根据部队的报告,综合起来的。
一个村庄,有部队报告,可能有三百日寇。然后就统计三百人。最后汇总出来的数字就很大了。
“地图。”
“在。”
张庸叫人拿来地图。
地图上有密密麻麻的村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