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743章 耶律洪基:请叫我勋宗!


 
  刑恕的动作非常快,第二天便来报告,说已经和辽人谈妥了,增加一百万贯交子的协议。

  只等辽人在边境上,将白银交割完毕。

  大宋就会立刻执行!

  而辽人得了这一百万贯的采购额度,立刻再次开启买买买模式。

  但主要采购方向,集中在绢布和绸缎以及茶叶方面。

  去年热门的奢侈品,沦为了次要方向。

  赵煦通过刑恕,得知了辽人的采购方向转变后。

  他的心就被触动了。

  于是,当即将一个任务,交给了刑恕。

  刑恕得了旨意,自是立刻回去办。

  不到一天,第二早上,刑恕就来报告说:“陛下,臣幸不辱命,辽使已全盘应允……”

  “他们甚至希望,陛下可以稍微提高一点布价!”

  赵煦自是从善如流:“此事,便交爱卿去办吧!”

  “只要不太离谱,辽人的条件,皆可应允!”

  他派刑恕去办的事情,就是推销绢布。

  但不是市场上的绢布。

  而是,他的父皇留给他的封桩库里的绢布。

  准确的说,是熙宁三十二库中的那些陈布、旧布。

  这些布,最年轻的一匹都和赵煦年纪一般大。

  而众所周知,布这种商品,哪怕保存的再好,随着时间流逝,也会出现种种问题。

  譬如说虫蛀、朽坏什么的。

  何况封桩库里的储存条件,并不算太好。

  偏,赵煦的父皇,在财帛方面是个铁公鸡。

  几乎就是只进不出!

  其在位期间,他的封桩库,只在五路伐夏、永乐城大战等时期,曾敞开门户,对户部大量注入财帛。

  其他时间,他都像个乡下的守财地主一般,死死捂住自己的封桩库。

  封桩库里的金银、铜钱、象牙什么的还好。

  像是茶叶、绢布,就损失大了。

  反正,赵煦即位后,几次清点封桩库的财货。

  光是绢布,就发现了数十万匹完全不能用,只能丢掉销毁的。

  而劣布、次布,也找到了数十万匹。

  多数,都是熙宁年间就已经在封桩库的。

  对这些布,赵煦就真的是犯难了。

  销毁吧?又舍不得。

  卖吧?不打骨折价,地板价,根本卖不出去!
  当然了,他其实可以选择,将这些布当成赏赐或者军饷,发给内郡的那些厢兵们。

  譬如说各地宣毅军、漕河上的漕丁。

  这些人就算拿到了劣布、次布,货不对板,也只能吃下哑巴亏。

  难不成,他们还能造反不成?

  就各地厢军、宣毅军拉胯的样子,赵煦随便从陕西调一支部队,就能摧枯拉朽一般的荡平他们!

  但最终,赵煦没有这么做。

  这倒不是他良心发现了。

  而是,现在正是他培养市场(栽培韭菜)的时候。

  不能因小失大!

  再说了……

  他这个皇帝,固然可以强行将劣布、次布,当成好布发给大头兵们。

  但大宋的大头兵们,却也有着自己的应对方式。

  对抗不了朝堂,他们还治不了身边的平民?

  信不信,这些家伙,转头就从身边的百姓身上找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他们有的是办法,挽回损失。

  若是过去,可能还无所谓。

  但在如今,赵煦正处心积虑的维护着大宋的营商环境,给各地商贾提供便利。

  他哪里能做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蠢事?
  所以,这事情就尬住了。

  打骨折卖吧?
  太亏了!
  赵煦和两宫,都派人在市场上查过了。

  像熙宁三十二库里储存的那些绢布的质量,在市场上属于‘远年陈布’。

  市价每匹,不过五百文。

  但,这是市场价格!

  这几十万匹的劣布、次布,想要出清的话,就只能降价,而且起码得降一半,才有人肯接盘。

  换而言之,每匹的甩卖价格,最多两百五十文。

  现在好了!

  天降伟人耶律洪基,能够一次性全部用市价接盘这几十万匹绢布!
  当刑恕告知耶律琚、耶律永昌——我朝有数十万匹之陈布,愿以市价之八成,作价四百万,售与贵国。

  耶律琚和耶律永昌,立刻答应。

  不过,他们趁机提了一个小小的条件——宋辽乃是兄弟之邦!
  兄弟之间,自是当以诚相待。

  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大宋可以提价,然后他们将提高的价格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