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741章 旱灾再起(第3页)

  但任谁来查,都是雇工,百分百的!
  包绶低下头去,作为一个士大夫,他感觉自己的三观,被深深震撼了。

  游师雄见着,轻声道:“君航既来熙州,便当习惯。”

  “官家可是对君航,有着厚望!”

  包绶点头:“是啊!”他面朝汴京方向拱手:“君恩深重,吾当百死以报!”

  他可是天子亲除的!

  而天子对他寄予厚望,这一点老泰山已经和他分析过了。

  让他来,就是来传播文教,就是来倡导儒风的。

  所以他的差遣里,兼着熙州州学学正。

  游师雄看着包绶的样子,轻叹一声,道:“君航不习惯?”

  “嗯!”

  “吾起初也不习惯,但现在已经习惯了!”游师雄说道:“至少,如今的熙河路,已经不再是天下的负担!”

  “从熙河节省出来的钱,可救天下无数百姓!”

  这正是他和他的同门说服自己的理由。

  包绶点点头,道:“受教了!”

  他想起了老泰山临行前对他的叮嘱:“绶啊!汝父清正一生,恩泽苍生……”

  “汝切记,勿堕汝父声名,此去当为天下,为百姓,为社稷做事!”

  老泰山的殷殷教诲,犹在耳畔。

  包绶闭上眼睛,在心中下定决心。

  他既在这里为官,必为这里的百姓做些事情!
  无论如何,都要做些事情!
  且先从教育开始吧!

  他相信,只要现在熙州的那些羌狄豪族,读了圣人书,知道了礼义仁恕,那么现在的种种乱象,可能就会完全改变。

  ……

  元祐二年三月甲子(十二),汴京城,又是一个艳阳天。

  赵煦走在御花园中,看着炎炎烈日,炙烤着的花园,他也是叹息起来。

  自入三月以来,这老天爷,又开始折腾。

  已是连续十日未雨!

  朝臣们顿时想起了去年的那场,遍及大半个大宋,并使大运河几乎断航的超级大旱。

  一个个瑟瑟发抖起来。

  但大臣们还没急,大和尚们就已经急了。

  一个个ptsd发作,浑身发抖。

  正月才从淮南回来的金总持,在听说了朝廷正在讨论可能发生的旱灾后,第一时间就上书赵煦,请求陛见。

  “这大和尚,也真是的!”赵煦拿着金总持的上书,走入这御花园的凉亭,坐了下来:“朕有这么可怕吗?”

  虽然说,他去年对大和尚们下手是挺狠的。

  京城寺庙的所有质库,包括大相国寺的质库,统统被他联合外戚宗室勋臣给吞掉了。

  不仅仅吞掉了他们的质库。

  还顺手利用探事司和汴京新报,对这些质库前期的调查,将那些主持和负责质库的大和尚,统统收编了。

  各质库里,管账的、联络的,也都没有放过。

  相当于一口气把质库连产业带渠道带销售,统统吞掉。

  现代的三哥,直呼内行。

  当然,赵煦是绝不会承认的。

  因为他起码给大和尚们留了三成干股!

  “冯景!”赵煦对着跟在自己身边的冯景吩咐一声:“且派人去趟开宝寺,安抚一下三藏大师……”

  “叫大师不要担心,佛门清净之地,不会有外人打扰的!”

  “诺!”冯景领命下去。

  赵煦慢慢的靠到凉亭的围栏上,看向花园中在日头下渐渐盛开的各色鲜花。

  他知道的,今年依旧是旱年。

  只是灾情会比去年轻,不会出现大运河断航的极端情况而已。

  这就是农业社会的古代中国现实。

  洪涝干旱,周期性的循环往复。

  老天爷真正赏脸,风调雨顺的年月,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没多少年头。

  何况,大宋运气不好,刚好碰到了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动。

  名曰小冰期的诅咒,已经降临。

  证据就是,如今的北方,已经没有了野外的梅树了。

  大唐时代,梅花开满长安城的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气候将越来越冷,自然灾害也将越来越频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