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761章 判律学(第3页)

  杜纯就是靠着这个出官的。

  正是因为有着这个背景,杜纯兄弟是大宋如今最好的民事、商业诉讼官员。

  除此之外,这两兄弟还是大宋如今的‘反赦死派’的理论带头人。

  正是因此,所以他们兄弟被新党排挤、打压——新党是主张对于死刑要慎重的。

  因为王安石觉得人头要是掉了,就长不回去。

  而大宋冤假错案那么多,若是执法官严肃死刑纪律,会导致很多无辜者被枉杀。

  不如用肉刑代替大部分死刑。

  于是,就被杜纯怼了——您想用肉刑代替死刑,可现在的盗匪,死刑尚且无法吓住他们,区区肉刑吓得住?

  王安石表示怼的好,不要再怼了。

  反手就将之发落到了地方州郡去监酒税。

  这就是吕公著记忆里对杜纯最后的印象。

  如今,却从文彦博嘴里再次听到了杜纯的名字,吕公著忍不住问道:“未知杜公今何在?”

  文彦博笑道:“今在大名府,为大名府通判!”

  “这是韩持国出判大名府后,特地将他从河北路要了过去的!”

  “所以,左辅得去找韩持国要人!”

  “韩持国可轻易不会放此人……”

  吕公著连忙称谢,一路送着文彦博出了宣德门,这才转身回到都堂令厅之中。

  隔日,四月癸巳,再降敕书,改崔台符为判律学事,并加直龙图阁。

  这敕书一出,内外都是松了一口气。

  那些崔台符的敌人,更是都笑了起来。

  律学?

  大宋律学,是熙宁兴学的产物。

  本意是用来培养一批明法的士大夫,以补充人才。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律学以及几乎是同时创立的算学,都成了笑话。

  因为,这些学校既找不到好的老师,也没有好的生源。

  所有人都在卷科举进士的煌煌大道,至少也是在太学里卷。

  正经人谁去读律学、算学啊?

  这不仅仅是因为,明法科、明算科出身的进士,先天就要低科举正途出身的进士一头。

  也是因为,明法科、明算科每届科举录取人数都非常有限!
  本来就没什么出头机会,连录取名额都少的可怜。

  这谁愿意学啊?

  寒窗苦读,却当不了官的事情,可没有聪明人会选。

  于是,在世人眼中,算学、律学包括武学,都是混子集中营。

  判律学,几乎就和致仕没有区别!

  却根本不知道,从去年开始,武学、算学、律学都开始得到大笔经费支持。

  特别是武学,自郭逵判武学后,现在的武学,已成为了很多中高级武臣子侄的读书首选之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