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754章 赵煦:妖言祸国者,皆曰可杀!(第2页)

  叔伯们看到这个情况,自然是会很‘热心’的帮忙。

  太皇太后,就是在叔伯们的‘热心帮忙’下送到的宫中。

  而太皇太后的亲弟弟高士林,则在很长一段时间,过着相当清贫的生活。

  据说,后来还是与高遵甫关系不错的大伯家(高继忠)的儿子高遵裕看不过去,将高士林接到家中照顾,才让高士林没有流落街头。

  这些,也都是坊间传闻,真假赵煦不知。

  不过,很明显的是,太皇太后确实一直在刻意疏远着她那几个亲叔伯。

  反而和关系比较远的高遵裕,感情非常亲密。

  故此,熙宁开边,才会是高遵裕出马,而非与太皇太后血缘更亲密的那几个叔伯。

  同时另一个证据,也证明太皇太后对她那几个叔伯的厌弃之情——高遵宪,迄今只是一个左班殿直。

  堂堂外戚,太皇太后的亲叔叔,连个诸司正副使都没捞到!
  要知道,哪怕是赵煦的生母皇太妃朱氏的那几个不成器的义兄,在赵煦即位后,朝廷也是推恩,给他们抬进了诸司正副使里混俸禄吃。

  而高遵宪,却始终被庆寿宫压着,不给他升官。

  每次礼部请奏,乞循故事给高遵宪升官,都会被庆寿宫用着冠冕堂皇的理由驳回。

  不止高遵宪如此!
  其他所有亲叔伯,都是如此。

  这些人到死,也被卡在大使臣阶。

  都是死后才追赠为诸司正副使。

  追赠官阶最高的,也没有超过西京左藏库副使。

  作为对比,朱氏的继父朱士安,在赵煦即位后立刻就被追封为开封仪同三司、开州刺史。  
  由此可见,太皇太后内心之中对她那几个叔伯的恨意与执念。

  坊间之事,大抵不是空穴来风。

  偏,高遵宪不自知,一直在外面打着太皇太后亲叔叔的旗号,招摇过市。

  现在更是,将这旗号都打到了赵煦这里,想要骗吃骗喝。

  ……

  庆寿宫很快就从梁从政处,得知高遵宪求见赵煦的事情。

  太皇太后在听完梁从政的报告后,她抚摸着怀中抱着的那只最爱的狸奴,问道:“官家可召见了高殿直?”

  梁从政摇头:“臣听说,大家命郭舍人,呵斥了高殿直一番!”

  “大家言:殿直勿要叫国家为难,更不可伤太皇太后慈德!”

  太皇太后笑了起来:“官家和老身,真是一条心的祖孙!”

  在太皇太后看来,赵煦能够呵斥高遵宪,这就说明这个孙子与她是一条心的。

  因为,在另一方面,其他高家人。

  特别是高遵惠,官家一直在提拔、重用。

  于是,她吩咐道:“梁押班啊,且去将太后与官家,请来庆寿宫吧!”

  “如今章相公丧父,需回乡守制!”

  “但,广西、交州以及朝堂,却不可能等章相公三年!”

  “却是得及早的定下,接替章相公镇守广西的人选。”

  “同时,这都堂上的宰执阙员之事,也该有方略了!”

  韩绛致仕后,都堂本就阙员。

  随之,张璪请郡,傅尧俞通过廷推递补进入两府。

  于是,中司开始阙员。

  现在,安焘也请郡,西府也开始阙员。

  而都堂上,却一直在为了这些阙员而吵个不停。

  本来,太皇太后觉得,可能右相的位子,官家是给章惇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