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767章 朕不愿伤太母之圣德


 
  赵煦的话才说完,冯景就第一个反应过来,扑通一声就跪到他面前,然后就哭着磕头道:“大家不可啊!”

  他是真的哭!
  哭的稀里哗啦的!

  不过是被吓哭的!
  因为,假若赵煦真的去了两宫面前请罪,两宫肯定会扒了他的皮——物理意义的扒皮!

  更不要说,去景灵宫请罪了。

  那样群臣都会将他撕碎的!
  被冯景这一嚎,其他在场的大臣,瞬间反应了过来。

  纷纷跟着跪下来,在这一刻,他们的脑子无比清醒——不能让天子真的去两宫面前请罪,更不要说什么景灵宫了!
  无论,天子的用意是什么?
  他们都必须给一个台阶。

  道理是简单且清楚的——假如,天子想效仿郑伯,那么,他们就该配合着演戏。

  假如天子没那个心思,他们就更该劝下来。

  反应最快的吕大防,几乎是立刻就劝道:“陛下原心圣哲,法烈圣而效先王,包容宇宙,宽仁大臣,臣谨为天下贺!”

  首先,自然是要肯定天子的行为是无比正确的!

  “然,自古只有子受父过,臣为君病者!”

  “未闻有父替子罪,君代臣病者也!”

  “况驸马何人哉?!”

  “岂有陛下代为谢罪邪?”

  “陛下固爱驸马,然臣恐驸马福薄,难以消受,故昧死乞陛下慎行之!”

  赵煦听着,迟疑了片刻,叹道:“卿言固善,然……”

  “驸马固有罪,朕躬难道就没有错?”

  吕大防顿时语塞。

  尽管,他已经习惯了,赵煦这种遇到事情,先给自己发反思券的打法。

  但他依然没有找到破解之道。

  没办法!
  入宋以来,赵官家们都是那种嘴硬王者。

  主打的就是死鸭子嘴硬,死不认错。

  像赵煦这样,动不动就自己反省,自己承认错误,然后再把大臣们架起来,逼着大臣们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事的君王,大宋的士大夫们还是第一次遇到,一时间还真不习惯!
  不过,赵煦的这两句话一出口,也让局面缓了下来。

  反思,总比拔腿就去两宫面前,甚至到景灵宫去要好。

  在吕大防身旁跪着的范纯仁,心念一动,就拜道:“陛下自即位以来,以仁圣之心,推恩于大臣,施雨露于天下!此朝野所共见,天下所共睹!”

  “今陛下以驸马之错,归于圣哲之身……”

  “臣昧死以为:驸马何德何能,能有此荣?”

  “且陛下固仁圣,然,陛下若果因驸马事,请罪于两宫慈圣、列祖列宗之前……”

  “臣恐驸马难当天下舆论滔滔!公主亦恐为舆论所指摘!”

  这是肯定的!
  赵煦这个皇帝,别说去景灵宫了。

  就是到了两宫面前,因为驸马的事情而谢罪。

  这种事情一旦发生,所有人都会逼着驸马去死!

  就连公主,也难逃罪责。

  但问题是——事后,傻子都能看出来。

  这是皇权在逼杀驸马!

  若是汉唐,杀也就杀了。

  关键,大宋和汉唐不一样!
  作为一个先天缺乏某些东西的王朝,赵宋政权就不得不在很多地方进行妥协。

  包括但不限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与武臣勋贵同享富贵。

  所以,驸马都尉这种顶级外戚,必须要有护身符,是轻易杀不得的。

  上次,赵煦逼王家人杀王诜,起码还有借口和理由。

  王诜也是自有取死之道。

  而且动手的也不是他!
  是王家自己动的手!

  现在就不一样了,众目睽睽之下,因为一些不算太重要的错误,就逼杀一位驸马。

  这会严重打击其他武臣勋贵与赵官家之间的联姻热情。

  假若驸马能因为一个错误或者说罪行就被逼杀的话。

  那么,武臣们孜孜以求的,拼命的想要和赵官家联姻所为那般?
  这张护身符,还能不能保他们富贵?
  假如不能,那么武臣凭什么受苦受罪,拼死拼活的给你赵官家卖命?还要受你的气?
  一旦,和官家联姻都无法保证身家性命,子孙富贵。

  那么,当年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与武臣集团达成的共识,也就将荡然无存。